于禁赢的很干脆,崩碎云气再重新聚集云气之后。。
    他直接下达了决战的命令,从各个方向猛然爆发出全所未有的强大攻势。
    敌人同样会凝聚云气,但是这个时间差足够于禁做到自己想要的作的事情了。
    几乎在十几个呼吸之间,北宋的大军就被拆卸成了几十块,将对方的阵型完全切碎。
    虽说因为北宋禁军的特殊性,他们没办法直接将这些切碎的阵型直接吞掉。
    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北宋大军的指挥调度,调整汇合什么的全部都成了笑话,阵型都被对手切成了碎块,怎么可能会有配合。
    “稳住阵型!稳住阵型1李洪声嘶力竭的呐喊着,但是完全没有人听他的。
    面对这种自家阵型被切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各个军团无视了李洪的指挥,开始各自为战,头顶好不容易重新聚集起来的云气彻底崩碎成了数块。
    这几乎就是从正规军直接沦落到乌合之众的水平,就算是双方士卒的身体素质再同一个水平上,但是双方的战争已经完全是一面倒的局势了。
    因为于禁一方依旧能够算作一个整体,维持着组织结构完整,面对这种械斗水平的乱战,就算对手原本是同级别,现在也能轻松一打五!
    甚至夸张点讲的话,一打十可能都是能做到的,所以本质上讲的话,任何正面战争打成村级械斗水平之后,基本上就意味着全军完蛋的节奏。
    北宋最大的问题本身就是士气问题,原本就经历了一场惨败的士卒,面对原本已经全面失利的战场局势又如何能维持战心。
    “放下武器,优待俘虏1
    当于禁大声的喊出劝降的口号之后,北宋士卒更失去了战斗意志,伴随着第一个人丢掉武器,大量的北宋士卒都放下了武器。
    兵败如山倒,说的就是这一刻。
    李洪惨笑着看着面前的一幕,他不能改变士卒崩溃的军心,也无法改变战场的战局,最终只能无奈地拔剑直接自刎,他死了还能保全家人,如果他要是投降了,他的家人可就全部都死定了。
    于禁看着李洪横剑自刎的那一幕,不由得一愣。
    “倒也是个忠义之士!传令下去,战争结束之后,将其厚葬1
    伴随着李洪的拔剑自刎,战争彻底结束,数以万计的北宋禁卫选择了投降。
    贾诩当然不会客气,直接令于禁和曹仁反攻,不但将之前丢掉的所有地盘抢了回来,甚至还又占据了两座新城。
    夺取失地的过程相当顺利,那些刚刚被朝廷压榨过一波的百姓飞速的倒向了星汉一边。
    若是没有看到过光明,他们自然可以忍受黑暗,可是在享受了星汉的福利政策之后,他们已经回不去了。
    于禁和曹仁入城的时候,所有百姓皆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根本就没有一点点阻碍。
    于禁和曹仁也约束着麾下的士卒,并没有让他们去骚扰百姓,只是将一部分在他们离开后成为开始为虎作伥的一些豪族公开审判。
    贾诩早就看着这些寄生虫不爽了,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清理,这一次以退为进直接让这些蛀虫浮出水面,直接一波将其全部带走。
    这些地盘的民心彻底被星汉一方握入手中,本地的青壮开始踊跃投军,谁也不想再遇到这种魔难。
    大败的消息传回北宋朝廷,朝廷内外彻底动荡不安,一时间舆论彻底让赵桓陷入了漩涡之中。
    临阵换将致使大败的事情,再度让北宋武将一系心寒,文官们好不容易瓜分好的利益也受损,让赵桓不得不重新启用老将以应对局势。
    可问题是经历了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就算是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将想要重新组织起一只同样规模的精锐大军几乎就是天方夜谭。
    人手不够就是人手不够,常驻在朝廷周边的禁军已经调去南方平叛,再调动禁军,那朝廷附近可就彻底空虚了。
    大宋的皇帝怎么会让这种事情发生,虽说调拨了一堆银子和物资,可被那些士大夫一沾手,到达老将手中的钱粮物资几乎缩水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朝廷给的还不是禁军,给的都是一些厢军,这种基本上就是屯田兵的青壮,根本就没办法打仗。
    老将也只能带着这些不能打仗的青壮暂时驻扎在边境的城市之中,防备着星汉大军的进一步入侵。
    不过星汉这边并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欲望,他们也怕把北宋这些人给逼急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和平稳定的发展时间,一轮爆发将北宋打残就已经足够了,剩下的他们想要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获龋
    比如:谈判。
    “文和,这谈判本就是安北宋之心,换取和平的时间,为何你要亲自前去?”荀彧有些不理解贾诩的决定。
    他被辽金宋三地的政务搞得头昏脑胀,但是听说了贾诩的决定之后,还是丢下政务跑了过来。
    “宋廷现在的内部形式很乱,我需要亲自去看看那些请报上的人1贾诩摇摇头,百闻不如一见。
    很多人,如果不能亲自见上一面,他根本就无法确定对方的所思所想,人心是很复杂的,想要通过情报来掌控一切那是天方夜谭。
    所以他想要借着谈判之事,深入宋廷,搅动宋庭的风云。
    他还是那个观点,与其日后从外部攻破宋庭,不如直接从内部让这个坚固的堡垒坍塌。
    二龙争帝,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赵桓赵构一对兄弟,已经在离间计下间隔暗生,而且现如今赵桓又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也许赵构心中真的会有其他的想法也说不定。
    荀彧愕然一时,欲言又止,他并不认同贾诩的方式,他始终认为阴谋诡计不上台面,堂皇正道的碾压才是王道。
    不过他自认在这方面并无贾诩优秀,最终只能闭口不言。
    专术有专攻,这已经是星汉当中每一个将校所达成的共识。
    “你打算怎么谈?”荀彧沉吟片刻之后问道。
    “我走之后,你可以让于禁和曹仁在边境驻军,做出攻打城池的样子,即便是和谈,宋廷也得付出一些代价1
    贾诩冷笑了起来,他打算狠狠宰一刀大宋。      诸葛亮在安息取得的捷报,让贾诩有了很多新的想法,眼下正是应用的时刻,只要用的好,能直接从北宋身上剜下一大块肉。
    金银对于星汉来说意义不大,真正有用的是青壮和工匠,有了这些人他们搞建设的速度还能再提高一大截。
    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已经从洛阳各地发到了他们的手中,虽然大多数目标都是分阶段,让他们尽可能的完成。
    但是贾诩觉得,他们完全有可能将这些目标全部完成,而既然要完成,那就需要有人。
    从北宋捞一批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1
    穆易撑着脸坐在皇位之上,颇为无聊的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
    朝会这东西,他是非常不想来的,但是有的时候无聊的制度恰好是维护秩序的根本。
    为了以身作则,他也只能坐在这里,准备接受百官的轰炸。
    字面意义上的轰炸,因为外患暂时平定的原因,一大堆政务堆在了一起,很多东西都需要公开讨论裁定。
    就算是一些东西已经给他看过来,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一些东西还是要在正规场合做出裁定,才能更具有权威和效用。
    因为人手基本都被外派出去的,所以现在负责朝会主持的是黄天姬。
    黄天姬现实快速的通报了最近的情况,然后穆易准、允,好之类的回答下全数通过。
    这些事情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做好的东西,里面参杂着对于某些人的封赏之类的。
    比如说给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封侯之类的,这些都是按照黄天姬的军功系统计算好的,不存在什么争议,全部通过就是了。
    在朝会上说出来,也只是为了走流程,类似于向天下宣告一下。
    百官对此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被封赏的人员功绩都是实打实的,就算他们想要反驳也没有任何理由,只能感慨两句最年轻的封侯诞生了之类的。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例行知会的事情,说重要的话,并不是多重要,通报一下就可以了,一刻钟的时间黄天姬将该通报的进行了通报,走完了当前的流程之后,正戏开始了。
    除了那些走流程的事情,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商议出结果的东西,这些东西都需要公开裁定才能推行下去。
    “西羌郡已经完成集村并寨,为星汉开疆拓土数百里之地,现如今高原道路不通,请帝君垂怜,调后土军团为西羌郡铺路1
    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跑出来的是马超。
    马超以羌王的身份上奏,将私事转化为了公事。
    他之前去找了相关的官吏,结果发现这玩意不是不搞,是没技术搞,最终只能让已经更名为后土军团的军魂军团出手。
    而军魂军团的调动是要百分百通过穆易的,马超找周瑜咨询了一下之后,选择了将此事上奏。
    穆易好奇的看了一眼马超,这玩意肯定不是马超这个脑子能够想出来的,不过倒也没什么,这东西本身就是政策福利,他当时确实说过集村并寨之后可以由官方出人铺设道路。
    “准了,具体事项由工部跟进,调动后土军团的军令下朝后发给工部1穆易挥挥手,这样这一条就成功过去了。
    “多谢帝君1马超兴奋地退了回去。
    全场没人说话,这种基建类型的事情,说实在的理论上都不应该放在这个时候讨论,不过考虑到马超的脑容量,以及西面高原的特殊环境,他们也就默认了。
    “当今天下归一,中原已定,四方物价,各类物品的税收,当以重新勘定,以平准物价。”很快就有人把大头抬了上来。
    上奏的人是糜竺,目前基本上算是掌管一半星汉商业的总管,至于另外一半在黄天姬手里。
    听到这玩意穆易就感觉到头疼,经济类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刀切就能完成的,尤其是涉及到民生的东西。
    所谓的平准物价就是个扯淡的事情,靠海的海鲜和内地的海鲜那能是一个东西吗?
    就算是现在因为黄天姬魔网带来的便利物流,地区特色还是现实存在的。
    黄天姬将糜竺的汇报投射在宫殿之中,有疑惑的百官立刻上前询问,糜竺一一解答,这东西能在这种时候拿出来,其实已经是经过初步审核的。
    粮食、盐这一类的东西价格都被定死,而其他东西都留有了一定的涨幅空间。
    当然这个其实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为了统一度量衡。
    这玩意从秦朝提出概念,可等到了近代时期,依旧存在尺寸问题,这里面涉及到的也算是贪心和历史遗留问题了。
    尺和斗都有一种随着时间变大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上缴一斗粮食,对于百姓来说小斗缴纳的少大斗缴纳的多,这玩意多的不多,相当于从每个百姓身上多扣一点。
    但是官方用的那个斗如果变大的话,就能多盘剥一些。
    假设一人一斗上税的话,大斗比小斗大一升,那么一郡之地就能多收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升的粮食,而且也不会有任何人找麻烦。
    甚至某些官员其实并不是为了贪那么点粮食,而是为了政绩,也会换做大斗收粮食。
    等他们上缴的时候,又会换成小斗,这样一来一去之后,他们上税的粮食就会变多,这玩意就是政绩。
    毕竟农业社会粮食税收的数量对于官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税收越多,说明你对于地方管理的越好。
    因而顺手用个大斗什么的,对于官员这种没节操的生物,这种事情有什么干不出来的,毕竟关乎自己往上爬啊,顺手的事情啊!
    而且每家每户克扣的才是一点点,一斤两斤的百姓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谁会因为几十块钱的事情特地去上一次法庭?(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