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好可怕的心机!
第127章 好可怕的心机!
明朝十人为一旗,所谓的小旗,就是一支十人小队的队长。
欧藏华原本有两千一百人,加上新招的四千人,共计六千一百人,有小旗六百一十个。
只是大部分小旗都是老兵调过去担任,少部分是新兵依靠着社交能力,成为了小旗。
原本大家对小旗这种芝麻大的小官没放在心上,毕竟要管人,没管好还要挨上司的骂,就为了每个月多出那一点碎银子,的确不怎么划算。
这一天,众多小旗向往常一样,带领着各自的小队完成一天的训练,正打算回去休息时,突然收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立刻去校场。
很多将士都用怜悯的眼神看着小旗,心里都在揣测着,自家小队的大哥又要去挨骂了。
就连很多小旗自己都觉得可能要挨骂,一个个低着头,来到了校场之中。
然后,他们就看到校场的一方多了一个小小的讲台,翰林院编修兼江西按察副使的欧藏华·欧大人,此刻正坐在上上。
小旗们一看是欧藏华,立即一跪一叩,异口同声的喊道:“卑职参见欧大人!”
“诸位免礼,因为没有那么多座位,只好让大家将就一下,席地而坐了。”欧藏华以浑厚的内力,将声音扩散开来。
所以在小旗们的感觉中,欧藏华明明声音不大,却能精准的把声音送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很是神奇!
“谢欧大人!”小旗们没有迟疑,纷纷坐了下来。
“今日召集诸位,是想确认一些事情。”欧藏华见此,温和的问道:“在坐得各位,可有懂《大明律》的?懂的人举手。”
结果全场六百多人,只有极少数的管理层武将举起手。
欧藏华虽然心里有了一些准备,可看到懂《大明律》的人才百分之二,不免有些感慨。
他缓缓开口道:“《大明律》为我朝太祖皇帝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的法令条例,共分三十卷。”
“篇目有名例一卷,包括五刑,即为笞、杖、徒、流、死。”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八议,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
“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一共六百四十条。”
“今天我将诸位着召集于此,就是为了让诸位熟悉《大明律》,今后遇到什么麻烦,至少知道该哪里错了,而不是莫名其妙就被判了刑。”
此话一出,现场不少人都露出了喜悦之情,但也有一部分人有些迷茫。
欧藏华注意到这些人的神情,便问道:“在场识字之人请举手。”
下一刻,六百一十个小旗居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举起了手,不到两百人。
欧藏华有些吃惊,要知道洪武八年朝廷就下令各地立社学,聘请儒师以教民间子弟。
正统元年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以直接免试补为秀才。
弘治十七年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
成化初年更是出了一位猛人,杨继宗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由此可见,大明朝是十分重视教育的。
同时因为社学兴起,民间识字率大大提升,明小说才会成为华夏文化史的一座高峰,也就形成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的格局。
然而这种情况下,还有这么多文盲,着实打了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
“有社学,为何不在农闲时去学习呢?”欧藏华只得开口询问道。
一名小旗举起手,得到认可后站起来说道:“回欧大人,不是我不愿去,而是社长规定征收课金,若是没有,用鸡米、酒食代替亦可。我家穷,去不起,便没去了。”
不管是上没上过社学,小旗们都纷纷点头,显然这种事情他们都遇到过。可社学是免费的,是朝廷的福利之一。
又一名小旗站起来说道:“禀告欧大人,就算交了课金,夫子也教学也不认真,根本不在乎我们听没听懂。上了十几日的课,阿母问我识得几个字,我说就认识四五个,然后被阿爸吊起来打了一顿,差点丢了我半条命。”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一片哄笑。
欧藏华也压着嘴角,心中有些感慨,政策是好政策,可惜被下面的人玩坏了啊!
他抬手一压,现场的六百来人缓缓安静下来。
欧藏华开口说道:“我记得社会教的内容是《孝经》、《小学》、《论语》、御制大诰、经史历算之类,我等要学习的是《大明律》,所以我若再教这些知识,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只能快速教导诸位识字。”
“《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出自南宋教育家王应麟,一共一千一百四十五字,我每日用一个时辰的时间教导诸位九十字,十三天后进行考核。”
“一千一百四十五字,错十字者,罚跑十圈。错二十字者,取消本月奖赏。错三十字者,杖十下。”
这时,一名憨憨小旗举起手问道:“敢问欧大人,错五十字怎么办?”
“取消小旗,去做士兵。”
听到欧藏华的回答,不少人松了口气,这小旗当不当无所谓。
可欧藏华又说道:“并且其后代不得入学不对,这般傻瓜的,大概是没有后代了.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回去一说,全镇人都知道这是个傻瓜,肯定不会把女儿嫁过去。”
此话一出,所有人立马精神起来,一些胆子大的更是高声喊道:“请欧大人教导我等识字!”
欧藏华见此,也不在意人家是否冒犯,而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开始教导这群人识字明理。
几天之后,姚源县黄家墩的汪澄二听到下面的人传回来的消息之后,一脸懵逼。
他看着几个弟兄,问道:“那小子几个意思?来咱们这教人家识字?”
弟兄们也是一脸茫然,这般操作他们还真没见过。
殷勇十提议道:“要不趁着他们学习的时候,咱们偷袭一波,绝对能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洪瑞七听后眼睛一亮,兴奋的说道:“大哥,这个主意不错,能干!”
“能干个屁!”
汪澄二瞪了一眼两个智障,然后指了指外面的旗帜说道:“老子举旗喊得是什么?替天行道、匡扶正义!人家在教人读书习字、在兴修水利,我们去偷袭,这不是砸自家招牌么?!”
“大哥说的有道理,我等现在能获得乡亲们支持,主要原因就是咱们打抱不平”王浩八突然灵光一闪,大喊道:“我明白了!”
殷勇十、洪瑞七被二哥这一嗓子喊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纷纷看向他。
汪澄二也问道:“二弟明白了什么?”
王浩八站起来,一脸激动的说道:“那欧藏华是故意的!他知道我等最重要的就是这块替天行道、匡扶正义的招牌,正因为这块招牌,父老乡亲才愿意相信我们、支持我们!”
“所以他不打我们,反而在县里做善事、做好事,先是新修水利,又是教人读书习字,就是为了在百姓之中树立起一个好官的印象。”
“到时候我们若是忍不住打他,乡亲们就会站到他那边去。我们若是不打他,他就慢慢往我们发展,一步一步将乡亲们拉到他那边去!”
“如此一来,我等起义军岂不是不攻自破么?!”
“嘶!”
聚义厅内的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好深的心机,好强的阳谋!
就连素有急智的汪澄二都有些慌了,这种对手他从未遇到过,简直就跟活菩萨一样。
打他,寒了乡亲们的心。
不打他,起义军就会逐渐蚕食直至消失
洪瑞七呆呆坐在椅子上,喃喃道:“不愧是能考中探的人这心机.太可怕了!”
(本章完)
明朝十人为一旗,所谓的小旗,就是一支十人小队的队长。
欧藏华原本有两千一百人,加上新招的四千人,共计六千一百人,有小旗六百一十个。
只是大部分小旗都是老兵调过去担任,少部分是新兵依靠着社交能力,成为了小旗。
原本大家对小旗这种芝麻大的小官没放在心上,毕竟要管人,没管好还要挨上司的骂,就为了每个月多出那一点碎银子,的确不怎么划算。
这一天,众多小旗向往常一样,带领着各自的小队完成一天的训练,正打算回去休息时,突然收到上级命令,要求他们立刻去校场。
很多将士都用怜悯的眼神看着小旗,心里都在揣测着,自家小队的大哥又要去挨骂了。
就连很多小旗自己都觉得可能要挨骂,一个个低着头,来到了校场之中。
然后,他们就看到校场的一方多了一个小小的讲台,翰林院编修兼江西按察副使的欧藏华·欧大人,此刻正坐在上上。
小旗们一看是欧藏华,立即一跪一叩,异口同声的喊道:“卑职参见欧大人!”
“诸位免礼,因为没有那么多座位,只好让大家将就一下,席地而坐了。”欧藏华以浑厚的内力,将声音扩散开来。
所以在小旗们的感觉中,欧藏华明明声音不大,却能精准的把声音送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很是神奇!
“谢欧大人!”小旗们没有迟疑,纷纷坐了下来。
“今日召集诸位,是想确认一些事情。”欧藏华见此,温和的问道:“在坐得各位,可有懂《大明律》的?懂的人举手。”
结果全场六百多人,只有极少数的管理层武将举起手。
欧藏华虽然心里有了一些准备,可看到懂《大明律》的人才百分之二,不免有些感慨。
他缓缓开口道:“《大明律》为我朝太祖皇帝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制定的法令条例,共分三十卷。”
“篇目有名例一卷,包括五刑,即为笞、杖、徒、流、死。”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大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八议,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
“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一共六百四十条。”
“今天我将诸位着召集于此,就是为了让诸位熟悉《大明律》,今后遇到什么麻烦,至少知道该哪里错了,而不是莫名其妙就被判了刑。”
此话一出,现场不少人都露出了喜悦之情,但也有一部分人有些迷茫。
欧藏华注意到这些人的神情,便问道:“在场识字之人请举手。”
下一刻,六百一十个小旗居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举起了手,不到两百人。
欧藏华有些吃惊,要知道洪武八年朝廷就下令各地立社学,聘请儒师以教民间子弟。
正统元年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以直接免试补为秀才。
弘治十七年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
成化初年更是出了一位猛人,杨继宗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由此可见,大明朝是十分重视教育的。
同时因为社学兴起,民间识字率大大提升,明小说才会成为华夏文化史的一座高峰,也就形成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的格局。
然而这种情况下,还有这么多文盲,着实打了朝廷一记响亮的耳光。
“有社学,为何不在农闲时去学习呢?”欧藏华只得开口询问道。
一名小旗举起手,得到认可后站起来说道:“回欧大人,不是我不愿去,而是社长规定征收课金,若是没有,用鸡米、酒食代替亦可。我家穷,去不起,便没去了。”
不管是上没上过社学,小旗们都纷纷点头,显然这种事情他们都遇到过。可社学是免费的,是朝廷的福利之一。
又一名小旗站起来说道:“禀告欧大人,就算交了课金,夫子也教学也不认真,根本不在乎我们听没听懂。上了十几日的课,阿母问我识得几个字,我说就认识四五个,然后被阿爸吊起来打了一顿,差点丢了我半条命。”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一片哄笑。
欧藏华也压着嘴角,心中有些感慨,政策是好政策,可惜被下面的人玩坏了啊!
他抬手一压,现场的六百来人缓缓安静下来。
欧藏华开口说道:“我记得社会教的内容是《孝经》、《小学》、《论语》、御制大诰、经史历算之类,我等要学习的是《大明律》,所以我若再教这些知识,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只能快速教导诸位识字。”
“《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出自南宋教育家王应麟,一共一千一百四十五字,我每日用一个时辰的时间教导诸位九十字,十三天后进行考核。”
“一千一百四十五字,错十字者,罚跑十圈。错二十字者,取消本月奖赏。错三十字者,杖十下。”
这时,一名憨憨小旗举起手问道:“敢问欧大人,错五十字怎么办?”
“取消小旗,去做士兵。”
听到欧藏华的回答,不少人松了口气,这小旗当不当无所谓。
可欧藏华又说道:“并且其后代不得入学不对,这般傻瓜的,大概是没有后代了.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回去一说,全镇人都知道这是个傻瓜,肯定不会把女儿嫁过去。”
此话一出,所有人立马精神起来,一些胆子大的更是高声喊道:“请欧大人教导我等识字!”
欧藏华见此,也不在意人家是否冒犯,而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开始教导这群人识字明理。
几天之后,姚源县黄家墩的汪澄二听到下面的人传回来的消息之后,一脸懵逼。
他看着几个弟兄,问道:“那小子几个意思?来咱们这教人家识字?”
弟兄们也是一脸茫然,这般操作他们还真没见过。
殷勇十提议道:“要不趁着他们学习的时候,咱们偷袭一波,绝对能打得他们屁滚尿流!”
洪瑞七听后眼睛一亮,兴奋的说道:“大哥,这个主意不错,能干!”
“能干个屁!”
汪澄二瞪了一眼两个智障,然后指了指外面的旗帜说道:“老子举旗喊得是什么?替天行道、匡扶正义!人家在教人读书习字、在兴修水利,我们去偷袭,这不是砸自家招牌么?!”
“大哥说的有道理,我等现在能获得乡亲们支持,主要原因就是咱们打抱不平”王浩八突然灵光一闪,大喊道:“我明白了!”
殷勇十、洪瑞七被二哥这一嗓子喊得心脏都快跳出来了,纷纷看向他。
汪澄二也问道:“二弟明白了什么?”
王浩八站起来,一脸激动的说道:“那欧藏华是故意的!他知道我等最重要的就是这块替天行道、匡扶正义的招牌,正因为这块招牌,父老乡亲才愿意相信我们、支持我们!”
“所以他不打我们,反而在县里做善事、做好事,先是新修水利,又是教人读书习字,就是为了在百姓之中树立起一个好官的印象。”
“到时候我们若是忍不住打他,乡亲们就会站到他那边去。我们若是不打他,他就慢慢往我们发展,一步一步将乡亲们拉到他那边去!”
“如此一来,我等起义军岂不是不攻自破么?!”
“嘶!”
聚义厅内的众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好深的心机,好强的阳谋!
就连素有急智的汪澄二都有些慌了,这种对手他从未遇到过,简直就跟活菩萨一样。
打他,寒了乡亲们的心。
不打他,起义军就会逐渐蚕食直至消失
洪瑞七呆呆坐在椅子上,喃喃道:“不愧是能考中探的人这心机.太可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