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恨黎不是魏
    第二天,欧藏华起了个大早,带着一拨人马就进了水观音亭,他要赶在宁王接手之前,把值钱的东西都搬走。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水观音亭就空了一大半。
    欧藏华拿着清单走进关押黎安的房间,看着老太监身上还帮着绳索,他开口道:“怎么把黎公公绑起来了?快为黎公公解绑!”
    一名锦衣卫拱手行礼道:“欧大人,黎安内功深厚,若是解开绳索让他跑了”
    “不会的,”欧藏华坐到黎安对面,平静的说道:“黎公公若是想逃,昨天就走了,哪还需要等到现在呢?实在不行,你们给公公换上脚镣就好。”
    黎安:???
    锦衣卫见欧藏华坚持,只得为黎安松了绑,并为他解开了穴道。
    顺便把脚镣带上,走路的时候叮铃作响,想必黎公公会喜欢。
    黎安动了动身子骨,发出几声“咔咔”的声响。
    他看向欧藏华,咧嘴一笑,乐呵呵的说道:“洒家多谢欧大人开恩。”
    “黎公公客气了。”
    欧藏华说着,就把登记册递了过去,“请公公核对一下,看看有没有遗漏的?”
    黎安一呆,有些吃惊的看着欧藏华说道:“欧大人,你是懂杀人诛心的。”
    “因为公公是陛下的家奴,所以公公多拿的东西,都是在拿陛下的。”
    欧藏华一本正经的说道:“因此,我只是在核实公公的偷盗记录罢了。”
    “哈哈.还是你们文官会说啊!”黎安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登记册查看起来。
    上面的东西,一部分是别人讨好他送的,一部分是强取豪夺来的,只有少部分是自己钱买的。
    现在看着这些宝贝离自己而去,黎安心中有股难以言表的惆怅。
    颇有几分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既视感。
    “这个佛骨舍利的真名叫做雪山子舍利,是写《池阳百问》的高僧雪山子所化。”
    “这《雄鹰图》是出自北宋宫廷绣娘之手,不是南宋的。”
    “这《菊蕊独盈》的菊石是元朝的,这儿怎么写成本朝的了?”
    “还有杏楼的横梁.欧大人没注意吧?四根,都是紫檀木。洒家让人涂了一层黑漆,没看出来吧?嘿嘿”
    “真有伱的!”欧藏华听后,忍不住笑出了声。
    “现在这帮锦衣卫的那点本事,那不是跟着东厂学得?”
    黎安指了指自己,得意的说道:“洒家在东厂也工作过一阵,打打下手。”
    “人才啊!”
    有了黎安帮忙,那办起来的速度就更快了。
    黎安看着被搬空的宅子,有些惆怅的问道:“欧大人,你的工作效率一直这么快的么?”
    “也不是,早点把这里腾空,好卖给宁王殿下。”欧藏华站在一旁,看着锦衣卫给一个个大箱子贴上封条,很是平静的说道。
    “你、你把宅子卖了?!”黎安一惊,当即提醒道:“这儿被陛下查封,那就是陛下之物,你怎么能卖掉陛下的东西呢?”
    “没事,陛下在圣旨里说了,我负责查封财产的时候大胆一点,别顾忌。”
    欧藏华语气平静说道:“那我不得大胆些?再说了,这宅子不卖掉,放这里落灰么?”
    “你你这胆子比洒家还大!”黎安摇了摇头,感觉有点看不懂现在的小年轻了。
    欧藏华笑了笑没说话,他不是胆子大,而是知道榜一大哥的底线在哪。
    纵观老朱家十六个老板,除了创业老朱、瓦剌留学生、纯真少年朱由检这三个之外,其他十三个老板对打工人不说多好,至少不会随便送打工仔上西天。
    海瑞那波输出,放历史上能忍住不干死他的皇帝都不多。
    还有雒于仁,给万历上了个《酒色财气四箴疏》的折子,说万历皇帝不上朝、不祭祀就是因为酒色财气。
    他列举了万历贪恋酒色财气的种种事迹,直攻万历的过失。认为这四者之病缠绕身心,不是服用药物能够奏效的。
    气得万历把折子扣下,从此开启了长期留中不发模式。
    想整治这货还被申时行阻止了,让雒于仁毫发无伤的辞官回家。
    而万历这口酒色财气的黑锅背了几百年,直到20世纪,郭沫若和吴晗打开了明定陵,才知道万历患有严重的腿疾和牙疼。人家牙疼腿疼,只是不开会了,该做的事还是在做。
    你一个打工的上来就给老板扣一个酒色财气的帽子,让老板别吃药了一起戒欲吧!
    就这种人
    万历还能被申时行劝住没干死他,真是封建时代的奇景。
    有这些前辈打样,还有正德亲自兜底,欧藏华自然不介意浪一点。
    最终,锦衣卫从黎安府上搜出金锭、金条、金饼、金叶、金器、金首饰共计一万余两,白银八十万两,玉器一百三十余件,古字画两百余轴册,藏书八百余本,神兵利剑百余,锦缎绢绫三千余匹。
    其他诸如象牙、犀角、玳瑁、玛瑙、珊瑚等珍玩三十箱。
    欧藏华看着锦衣卫搬出来,放到马车上,再运往码头,他忍不住感慨道:“黎公公,您这些家产给我,我能打到海对岸去。”
    “这可是洒家几十年的积累啊.”黎安眼含热泪,他自己都快忘了自己居然攒了这么多家底。
    反正看到好东西就想法设法往家里搬,这就叫积少成多。
    下午,欧藏华带着锦衣卫来到了宁王府,乐呵呵的拿出地契,就等着土豪王爷付钱了。
    宁王倒也没有讲价,出尔反尔的事情他做不来,而且这点钱在他这里不算多,万万达不到伤筋动骨的程度。
    要知道为了恢复王府护卫,他就用金银二万贿通刘瑾。
    结果刘瑾一倒台,王府护卫编制又被取消,前后爽了还不到三年。
    但朱宸濠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加大剂量,不惜巨金收买了当时的兵部尚书·何鉴,并把财宝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让正德皇帝宠爱的一个伶人臧贤代他四处游说王公大臣,从而得到了他们的默许,又一次成功复活了王府护卫
    反正老板开心最重要吧!
    有这钱找个地方直接开练不好么?
    欧藏华看着神色从容的宁王殿下,突然心念一动,问道:“王爷,您要田地不要?”
    “欧卿有多少,本王收多少!”朱宸濠一听,立马开口道。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明人,没有人比宁王殿下更懂田地!
    至于会不会因此导致宁王实力大增.
    欧藏华表示情绪很稳定,为他兜底的那位可是圣人啊!
    说起大明朝的田地价格,就跟股票一样起起伏伏。
    成化、弘治年间,社会经过长期休养,国朝内部商品经济有了不错的发展。在短短的四十年间,暴增了十倍,一亩田地的价格达到了十两银子。
    但到了正德年,由于各地叛乱以及官僚腐败,导致富户减少,田地的价格也跟着下降。
    目前还能卖给五两银子,等到正德十三年,天灾加人祸一起来,田地价格更是降到了一两银子。
    而黎安通过各种手段,在南昌府周边搞到了四万亩田地。
    这个数量放在大明朝不算多,毕竟人内阁首辅徐阶可是号称在江南兼并至二十多万亩田地,四万亩不值一提。
    这些田地被分为‘里田’和‘表田’。
    简单来说,‘里田’拥有者就是房东,‘表田’拥有者就是租客。
    ‘租客’租了‘房东’的田耕种,每年给‘房东’上缴一定的粮食,‘房东’啥也不管。
    这种就叫两田制,是古代土地兼并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打补丁的制度,经过唐宋两朝的发展,到了明朝已经是比较成熟和规范了。
    两田制的好处是可以使土地所有权与占有权相分离,民田的地权逐步得到扩大。
    坏处也很明显,土地占有不公,兼并严重,导致贫富分化悬殊,从而引发社会动荡。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片面的东西,若要说清楚,没个两三天是讲不完的。
    黎安搞得都是这种‘里田’,所以欧藏华把这些田卖给宁王时丝毫不慌。
    只不过换个‘房东’而已,对‘租客’的影响不大。
    宁王大手一挥,区区四万亩田地,他全要!
    欧藏华感激涕零,含泪又为正德皇帝赚了二十万两银子,反正过个几年又能收回来。
    这一刻,欧探心中有些感慨,为什么他遇到的是黎公公而不是魏公公呢?
    以魏公公的敛财能力,那不得狠狠在宁王身上赚波大的。
    在杨清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王府的一个院落中,里面满满当当的摆着一百个木箱。
    杨清站在一旁,说道:“欧大人可以称一下,一个木箱内三千五百两,您核实一下?”
    “好。”
    欧藏华应了一声,随后便让锦衣卫入场,检查这些东西他们是专业的,干得又快又利索。
    全部点清没有问题后,欧藏华命令锦衣卫将这些箱子全部抬到船上,这才跟土豪宁王告别。
    大家笑得这么真诚,显然对这场交易十分满意。
    欧藏华依依不舍的上了船,然后立刻开足马力离开南昌府,生怕晚了会被宁王抓回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