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困兽犹斗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对着天幕一步步跟随李世民的布局放出来的地图,吆喝一群儿子们:“都看着点,学着点,这可是顶尖布局,步步为营,是最好的学习目标!”见儿子们纷纷肃了神色,认真观看揣摩,他才满意地收回视线。
毕竟,李世民这四支部队的分配都还是对大局的分控把握,也是众人能够理解借鉴的方法。
历史上优秀的将领很多,就比如汉之霍去病,但他老朱可不会指望自己这一群儿子们能够做到在非国内地区千里奔驰,那么,这种坐镇中帐、策划调度而稳步推进的方法就是比较适合学习的对象了。
虽然多线分兵确实难度比较高,但这又不是宋太宗的北伐。
至于李世民喜欢带头冲阵这一点,那还是不用学习了。
【很快,李世民的部署就取得了成效。
八月十四,黄君汉派校尉张夜叉带领舟师在夜晚偷袭回洛城,并成功攻克。此时,得到消息的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急忙带领手下的精锐将士攻击张夜叉。毕竟,回洛城这个地方还是很重要的,通过这里,唐军就会影响王世充联络北方的通道。
但张夜叉带着七十多人始终死战不退,硬生生坚持到了李世民派兵援助。王玄应只好退兵。
最终,黄君汉率领部下攻克了回洛城,还断掉了河阳南桥,收复了附近二十多个堡垒和据点。
八月二十五,刘德威自太行山围攻河内,入其外郭,下其堡聚。】
汉朝,前元年间。
汉文帝刘恒带着温和的微笑,看着神迹中李世民的种种布置逐渐生效。
“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啊,确实非常精妙。”虽然他并非长于军事,但给出将领的布局后他还是能够看懂的。纵观李世民的几次战役,既能精骑冲阵,又能沉得下心,还能层层推进,他个人的性格也有所体现。
刘恒的思路不禁转到了自己向来擅长的政治、治理方面,不止这唐太宗治国理政又是何种风格?处理政治问题又是从何下手?
宋朝,雍熙四年。
赵光义看着李世民分出四路兵马、分别调动、各有目标,心生欣赏的同时,也有些羡慕和不快:朕兵分三路北伐燕云,不就是想要也达到这样的效果吗?朕也特意给三路军的将领讲清楚了作战的目标、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是指望他们能够达成朕想要的结果啊!
要是三路兵马都如同计划一般,燕云不就是朕的掌中之物了吗!
诸将误朕啊。
【随着李世民率主力的步步紧逼,以及史万宝攻下了伊阙关,四周的形势也开始急剧变化。
原本还在观望情况的附近州县纷纷降唐,邓州本地豪族抓住了王世充任命的刺史来降,洧州、共州也纷纷以州来降,就连先前叛唐投到王世充麾下的显州见到如今唐军局面大好。
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加重了王世充的人心不稳,一方面则断掉了王世充和南边襄阳的联系,再次压缩了他的生存范围。
九月十七,王君廓攻克位于嵩山的轘(huán)辕关,占领罗川出山口,并于缑氏镇击沉王世充米船三十艘。
轘辕关,加上先前史万宝打下的伊阙关,洛阳八关唐军已据其二,而伊阙关扼守了洛阳南下的关口,轘辕关则又让唐军把触角伸到了洛阳东面。】汉朝初年。
“轘辕关?”这个雄关刘邦可是挺熟悉的,当时他和张良在颍川一带打败了秦军杨熊部的残军后,他一路西进到达平阴,走的就是轘辕关这个关口,哦,对了,不止轘辕关,还有缑氏镇,这个地方也是他经过的地点。
“东有太室,南有少室,轘辕关其势险峻,于洛阳至关重要。”他回忆着当年途径轘辕关时的所见所想,如此评判道。
轘辕关没了,伊阙关也落入唐军之手,西面正是唐朝主力,北面近的有黄君汉的回洛城和河阳,远的有从太行包围而来的刘德威,王世充的形势已经有些危急了。
秦朝。
相较于轘辕关,伊阙关在秦朝的历史上更是有了一笔,而写下这一笔的是当年的武安君白起。
秦昭王十四年,白起领兵,就在伊阙关打败了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二十四万联军,而当时白起手下的秦军数量不及联军的一般。
更何况,当时是白起第一次担任主将,这一战说是后来威名赫赫的武安君的成名之战也不为过。
同样,这一战对秦国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从此之后,秦国东进的门户彻底打开,这也是后来秦国一路强盛的关键节点之一。
宋朝,大中祥符三年。
宋真宗赵恒虽然在神迹的讲解下也能理解唐军的每一步、更明白这一步步的重要意义,但在伊阙关和轘辕关出现后,他的思绪还是飘飞到了文学艺术上。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他轻轻念道,“曹子建当初背离伊阙,从轘辕关一路离开去往封地之时,他的心中又是何种想法?”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那一曲《洛神赋》,令无数人心向往之,朕也不例外。”
【丢了轘辕关后,王世充有些乱了。
因为他发现,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洛阳越发深陷包围,而且,位于洛阳东面、豫东平原上的那一大票原来说好效忠自己的州县纷纷望风降唐了。
尉州剌史时德睿以所部杞、夏、陈、洧、许、颍、尉七州降唐;而濮州刺史杜才干先干掉了滑州刺史邴元真,又带着濮州投降唐朝。
从王世充之前任用王氏亲族为要地守将来看,他不信任这些人显然也是有些道理的,不过大约王世充也没有想到,墙头草们会倒得这么快。
当然,有些人大约也不仅是出于墙头草的原因,比如濮州刺史杜才干,他在投到王世充麾下前,可是瓦岗寨李密的衷心部下,此时降唐大约也有出于“回报”王世充的原因吧。】
(本章完)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对着天幕一步步跟随李世民的布局放出来的地图,吆喝一群儿子们:“都看着点,学着点,这可是顶尖布局,步步为营,是最好的学习目标!”见儿子们纷纷肃了神色,认真观看揣摩,他才满意地收回视线。
毕竟,李世民这四支部队的分配都还是对大局的分控把握,也是众人能够理解借鉴的方法。
历史上优秀的将领很多,就比如汉之霍去病,但他老朱可不会指望自己这一群儿子们能够做到在非国内地区千里奔驰,那么,这种坐镇中帐、策划调度而稳步推进的方法就是比较适合学习的对象了。
虽然多线分兵确实难度比较高,但这又不是宋太宗的北伐。
至于李世民喜欢带头冲阵这一点,那还是不用学习了。
【很快,李世民的部署就取得了成效。
八月十四,黄君汉派校尉张夜叉带领舟师在夜晚偷袭回洛城,并成功攻克。此时,得到消息的王世充的太子王玄应急忙带领手下的精锐将士攻击张夜叉。毕竟,回洛城这个地方还是很重要的,通过这里,唐军就会影响王世充联络北方的通道。
但张夜叉带着七十多人始终死战不退,硬生生坚持到了李世民派兵援助。王玄应只好退兵。
最终,黄君汉率领部下攻克了回洛城,还断掉了河阳南桥,收复了附近二十多个堡垒和据点。
八月二十五,刘德威自太行山围攻河内,入其外郭,下其堡聚。】
汉朝,前元年间。
汉文帝刘恒带着温和的微笑,看着神迹中李世民的种种布置逐渐生效。
“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啊,确实非常精妙。”虽然他并非长于军事,但给出将领的布局后他还是能够看懂的。纵观李世民的几次战役,既能精骑冲阵,又能沉得下心,还能层层推进,他个人的性格也有所体现。
刘恒的思路不禁转到了自己向来擅长的政治、治理方面,不止这唐太宗治国理政又是何种风格?处理政治问题又是从何下手?
宋朝,雍熙四年。
赵光义看着李世民分出四路兵马、分别调动、各有目标,心生欣赏的同时,也有些羡慕和不快:朕兵分三路北伐燕云,不就是想要也达到这样的效果吗?朕也特意给三路军的将领讲清楚了作战的目标、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是指望他们能够达成朕想要的结果啊!
要是三路兵马都如同计划一般,燕云不就是朕的掌中之物了吗!
诸将误朕啊。
【随着李世民率主力的步步紧逼,以及史万宝攻下了伊阙关,四周的形势也开始急剧变化。
原本还在观望情况的附近州县纷纷降唐,邓州本地豪族抓住了王世充任命的刺史来降,洧州、共州也纷纷以州来降,就连先前叛唐投到王世充麾下的显州见到如今唐军局面大好。
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加重了王世充的人心不稳,一方面则断掉了王世充和南边襄阳的联系,再次压缩了他的生存范围。
九月十七,王君廓攻克位于嵩山的轘(huán)辕关,占领罗川出山口,并于缑氏镇击沉王世充米船三十艘。
轘辕关,加上先前史万宝打下的伊阙关,洛阳八关唐军已据其二,而伊阙关扼守了洛阳南下的关口,轘辕关则又让唐军把触角伸到了洛阳东面。】汉朝初年。
“轘辕关?”这个雄关刘邦可是挺熟悉的,当时他和张良在颍川一带打败了秦军杨熊部的残军后,他一路西进到达平阴,走的就是轘辕关这个关口,哦,对了,不止轘辕关,还有缑氏镇,这个地方也是他经过的地点。
“东有太室,南有少室,轘辕关其势险峻,于洛阳至关重要。”他回忆着当年途径轘辕关时的所见所想,如此评判道。
轘辕关没了,伊阙关也落入唐军之手,西面正是唐朝主力,北面近的有黄君汉的回洛城和河阳,远的有从太行包围而来的刘德威,王世充的形势已经有些危急了。
秦朝。
相较于轘辕关,伊阙关在秦朝的历史上更是有了一笔,而写下这一笔的是当年的武安君白起。
秦昭王十四年,白起领兵,就在伊阙关打败了以魏将公孙喜为主帅的韩、魏、东周二十四万联军,而当时白起手下的秦军数量不及联军的一般。
更何况,当时是白起第一次担任主将,这一战说是后来威名赫赫的武安君的成名之战也不为过。
同样,这一战对秦国的好处也是巨大的,从此之后,秦国东进的门户彻底打开,这也是后来秦国一路强盛的关键节点之一。
宋朝,大中祥符三年。
宋真宗赵恒虽然在神迹的讲解下也能理解唐军的每一步、更明白这一步步的重要意义,但在伊阙关和轘辕关出现后,他的思绪还是飘飞到了文学艺术上。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他轻轻念道,“曹子建当初背离伊阙,从轘辕关一路离开去往封地之时,他的心中又是何种想法?”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那一曲《洛神赋》,令无数人心向往之,朕也不例外。”
【丢了轘辕关后,王世充有些乱了。
因为他发现,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洛阳越发深陷包围,而且,位于洛阳东面、豫东平原上的那一大票原来说好效忠自己的州县纷纷望风降唐了。
尉州剌史时德睿以所部杞、夏、陈、洧、许、颍、尉七州降唐;而濮州刺史杜才干先干掉了滑州刺史邴元真,又带着濮州投降唐朝。
从王世充之前任用王氏亲族为要地守将来看,他不信任这些人显然也是有些道理的,不过大约王世充也没有想到,墙头草们会倒得这么快。
当然,有些人大约也不仅是出于墙头草的原因,比如濮州刺史杜才干,他在投到王世充麾下前,可是瓦岗寨李密的衷心部下,此时降唐大约也有出于“回报”王世充的原因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