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隋炀帝
(废章)
数日过后……
【叮,欢迎收看历史直播】
【本期我们的主角是隋炀帝】
隋朝,开皇
前面讲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杨坚独孤伽罗知道他的大隋跟大秦一样二世而亡。
他们夫妻都认真的看着天幕倒是要看看杨广这个孽障是怎么让他们的大隋亡国的。
“逆天虐民口曰炀,好大殆政曰炀,离德荒国曰炀,杨广啊杨广”杨坚把在被罚晋王府面壁思过的杨广宣传入殿,杨坚和独孤伽罗已经准备好父母双打了。
【隋文帝所进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隋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隋文帝可华夏帝王排前十的存在,可是他的继承者隋炀帝却完全相反。隋炀帝有人称他为。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本来轮不到他继承皇位,继位的应该是他的大哥太子杨勇。杨广是通过一系列卑鄙手段才登上皇帝的宝座的。
隋文帝杨坚当皇帝后,立大儿子杨勇为太子,二儿子杨广为晋王,三儿子杨俊为秦王,四儿子杨秀为越王,五儿子杨谅为汉王。五个儿子位序排列清楚,杨勇是接
班人。
杨勇有一定的治国才能,被立为太子后,一直参与军国大事,受到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赖。586年(隋开皇六年),山东各地流民不断,北方边疆战事频繁,隋文帝打算把山东的老百姓迁一部分到北方去,杨勇认为不妥,上书隋文帝说:“儿臣认为引导风俗应当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变革,恋土怀旧是人之常情,百姓只有实在活不下去才会逃亡。北方战事虽多,但只要加强防卫,就
图 不会发生意外,请父皇还是不要随便迁徙民众,让百姓
安居乐业吧。”文帝看了杨勇的奏章,十分赞赏,就打消了原来的念头。中
国 可是杨勇也有贵族子弟好奢侈、喜声色、讲排场的
通 致命弱点。他的铠甲是蜀地的巧匠所做,本来已经很精
史
美,但他不满意,又着意装饰一番。他宠爱的娇妾美姬很多,而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他特意挑选的嫡妃元氏却被冷落一边。他特别宠爱云昭训,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云氏并非嫡妃,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礼节却和嫡妃一样,他和云昭训及别的姬妾生有很多子女,和元妃却没有生一个子女,这引起了独孤皇后的很大不满。说来也巧,这位不得恩宠的元妃有一次突患心病,两天内便离开人世,独孤皇后认为这里必定别有原因,很有可能被太子和云昭训合谋害死,因此对杨勇更加不满,时时训斥。
就在杨勇逐渐失去父母亲宠爱的同时,二儿子晋王杨广却在加倍小心地乔装自己,掩过饰非,以博取父母亲的好感。
杨广知道父亲崇尚节俭,母亲反对男人多妻妾,因此,在公开的场合,他只和王妃萧氏生活在一起,每当和后宫的女人生了孩子就杀掉,以表示只和正妻生儿育女。皇上和皇后临幸他的宅第,杨广都把年轻貌美的姬妾藏起来,而让年老丑陋的人穿上朴素无华的衣服在左右侍候。屏帐改用白色的普通丝绢,乐器的琴弦故意弄断,不让人拂去尘埃,以表示自己不喜欢声色女乐。有时,父母派遣左右的人来看望,杨广和萧妃一定要到门口迎接,不分贵贱,用丰盛的酒饭招待,临走时再送上厚重的礼物。这些人得到了好处,都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称赞杨广的仁德和孝心。
杨广还用同样的办法,恭恭敬敬地接待朝廷士人,用礼十分谦下,因此,大臣们也都称赞他,他在朝廷内外,声誉很盛,为诸王第一。
为了夺取皇太子位置,杨广召来亲信寿州刺史宇文述,总管司马张衡,共同策划阴谋计划。他们用很多金银器玩收买了文帝身边的权臣杨素及其弟杨约,请杨素在文帝面前建议废掉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独孤皇后也不喜欢杨勇,支持杨广。结果,文帝听信谗言,于600年(隋开皇二十年十月)发布诏书,正式废除杨勇皇太子位,十一月,杨广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
604年(隋仁寿四年),文帝在仁寿宫养病,杨广和尚书左仆射杨素加紧了篡权的步伐。杨广给正在仁寿宫侍奉文帝的杨素写密信,了解文帝的病况,杨素则逐条记录文帝的情况向太子报告,同时还向太子提出了一
国 中 些具体的建议,不料杨素给杨广的回信却被宫人误送给
文帝,文帝发现了他们的阴谋。这时又发生了杨广企图
史
逼淫文帝宠妾宣华夫人陈氏的事件,文帝更看清了杨广的面目,不由悔恨交加。他捶着床大骂杨广:“畜生!怎么能把天下交给他!独孤皇后误了我。”他赶忙呼唤柳述、元岩两位近臣,交代他们马上出阁写废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的诏书,召杨勇来仁寿宫托付大事。
杨素看到柳述和元岩起草诏谕,知道情况有变,立即报知杨广。两人当机立断,由杨广假传文帝圣旨,将柳述、元岩抓了起来,随后,命自己的东宫卫队接管了仁寿宫的防卫,封锁宫门,门禁出入都受大将军宇文述、郭衍节度。然后,命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将宣华夫人、容华夫人以及其他侍疾宫人全部赶到别的房中,将文帝活
活杀害在床榻之上。604年(隋仁寿四年七月),杨广在杨素等人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暴君隋炀帝,时年36岁。
隋炀帝即位以后,为了巩固统治,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修建了一系列的浩大工程。他最早做的一件事,便是营建东京,迁都洛阳。
605年(隋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命尚书令杨素任营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副监,开始大
规模营建东都,每月役使民工二百万人。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号称“天下之中”,地处全国
中心。如果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来看,这里北至燕、并,西到关、陇,东达海、岱,南通江、淮,距离大体相等,易于控制全国。而隋朝都城长安,地偏西北,政令不易达于四境,尤其是对东方的控制鞭长莫及。
从经济上来看,隋都长安虽处于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区关中地区,但由于关中宜于农耕的面积有限,加上人口的大量增殖,官吏、军队的不断增加,当地的物产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要通过漕运,从关东和南方转输。在粮食和物资的转输方面,由于洛阳以西的黄河中段,艰难险阻,特别是砥柱一带,水流湍急暗礁很多,船只经常在那里遇险,故水路运输十分困难陆路运输也同样艰苦,陆路需要的车辆与人丁过多,费用过于昂贵,而且还得经过满是深沟险壑的殽山、函谷关一带,车辆难以行走。这样,粮食就只好囤积于洛阳而长安缺粮的问题仍无法解决。如建设东都洛阳,则看粮食和物资就没有转输之难。
洛阳水陆交通较长安方便得多,就水路而言,西通关中虽有不少险阻,但东依黄河可达于大海,北溯沁水可达于环州,东南方面,原已开凿有不少水道,只要加以修治,就可达于淮、泗。洛阳周围还有伊、洛、湛、涧等河流,水运事业发达。陆路交通也很方便,东、西、南、北四方道路历来畅通无阻。
从军事形势上看,迁都洛阳可以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关东地区,历来是士族势力盘踞之地,周、隋时期的门阀之争,最主要的便是关陇士族与关东士族之间的争斗。北周末年,杨坚代周建隋,马上遭到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的起兵反抗,他们统兵数十万与杨坚对抗,关东的北周势力代表者纷纷响应。这些反叛之地多是东魏、北齐政权所长期统治的地区,是关东士族的根据地。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府兵多集中在关中地区,遇到关东地区的军事叛乱,自然有鞭长莫及之感。迁都洛阳,则可以就近控制。同时,迁都洛阳,也可以加强对广大江南地区的统治。隋王朝是在南北朝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地方上特别是南方的封建割据残余势力还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江南地区给隋王朝造成的隐患,更有效地统治南方,也必须迁都洛阳。
通 所以说,隋炀帝决定营建东都洛阳,主要是由于当
时经济、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从605年三月到
第二年正月,前后历时十个月,一座规模巨大的都城在伊、洛之滨出现了。
根据有关记载,东都城周围达73里多,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宫城位于城西北部,是宫殿所在地,豪华宫殿鳞次栉比。宫城南边是皇城,为文武官衙所在。外廓城为官吏私宅和百姓住处。根据20世纪60年代的地下考古发掘和实地勘测,外廓城一共50多里,城门位置和下水道等都有遗迹可寻。城内街街整洁,民坊各周4里,里开4门,临大街,并为重楼,饰以丹粉,装饰华丽。洛水以南有96坊,洛水以北有30坊,大街小巷,纵横相对。在洛水上还建造了天津桥等桥梁
以便往来。
隋炀帝营建东都,是个规模巨大的工程,由于工期紧迫,劳动条件差,官吏督促劳役严厉急切,服役的人死的有十分之四五,每月载运死尸的车辆,东至城阜,北至河阳,不绝于路。
洛阳城建成以后,隋炀帝又在洛阳周围建立粮仓囤积粮食。606年十月,炀帝下令在洛阳附近的巩县
置兴洛仓,筑仓城周围 20余里,城内有3000窖,每窖容粮食8000石。十二月,炀帝又下令在洛阳城北筑回洛仓城,周围10余里,内有300窖。此外,洛阳 内还有含嘉仓城,储粮不下千万石。这样,洛阳的粮储备十分充裕,为控制全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对于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历来被视为是他的暴之一,持否定态度的多。可是,炀帝营建东都,迁都阳,加强了隋王朝对东方和南方的控制,有利于全国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实为适应历史潮流的智之举。当然,在东都的建设过程中,宫殿画栋雕梁,于豪华奢丽,是完全不可取的。急役民工致使民众死相藉,更是需要批判的。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否认其设的必要性,则未免舍本逐末。
工期 就在隋炀帝开始营建东都没几天,一项巨大的工程
人死 又开始了,这便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5000多华里的大运河终于在数百万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经过六年的时间建成了。
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七世纪初叶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完成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对于隋炀帝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运河,历来非议很多。实际看来,运河的修建,是当时形势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隋炀帝是做了一件顺乎历史潮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大事。由于大运河的开通,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起来,大大缩短了南北的距离,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建成以后,有利于天下物资的运输,运河上公私船只往来不绝,南北物产的交流有了通畅的渠道,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运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汴州、运河与淮河会合处的楚州、运河与长江南、北两岸会合处的京口和扬州,都迅速发展成商业都市,尤其是位于山阳渎南端、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扬州,更是发展迅速,成为隋王朝东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繁荣富庶,人文荟萃。运河的开通,进一步密切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对于从经济上政治上巩固中央集权国家,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大运河的开凿,是在官吏督役酷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的,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苦难,中挖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受冻挨饿,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在半数以上。隋炀帝的开凿运河,也带有他个人到江南巡游享乐的动机,并为了加强对江南人民的统治和榨取。运河开通以后,人民负担更为沉重。我们在对隋炀帝开凿运河作肯定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对广大民众民脂民膏的榨取。
尽管隋炀帝业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他却是个残暴的君主,时刻不忘享乐。东都的宫城,本来就设计有许多宫殿苑囿,隋炀帝还嫌不够,又命宇文恺在城西修建了富丽堂皇的显仁宫,同年(605年)五月,又修筑了周围达二百里的巨大苑囿-西苑。
为了建显仁宫和西苑,隋炀帝派人到豫章(今江西 隋
南昌)采办巨大的木材。木材很大,需两千人拽一木,木下安置生铁铸成的轮子,运一根木料需用钱数十万。炀帝还命令将大江以南、五岭以北,把凡能搜寻到的奇材异石运送到洛阳,同时还寻求海内嘉美的树、奇异的革和珍贵稀奇的禽兽,用来充实园苑囿。
显仁宫为炀帝的行宫,南接皂涧,北跨洛滨,周围宽广10多里,殷宇林立,雕刻精美,雄伟壮观。距显仁宫一二里他的是西苑,又名芳华苑,苑围长达200里,其内有海,周围10里,海内修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高出水面百余尺,台观殿阁,重叠罗致在山上。海北有龙鳞渠,绕回曲折,注入海内,沿着龙鳞渠两岸修建有延光、明彩、合香、承华等16所宫院。每院都由一位四品夫人主持,并配置宫女一百名,美女二十名。殿堂楼观、千门万户,金碧辉煌,穷奢极丽。苑中树,水中荷菱秋冬凋谢,就剪五色彩缎来代替,彩缎褪色,则重做新的换上,使得西苑里常年如春,始终是红一团,绿一片的美好景色。炀帝经常趁着月色,率宫女数千人,骑马夜游西苑。这16院夫人为了博取隋炀帝的欢心,竟献美酒、佳肴、歌唱艳词淫曲,曲意侍奉隋炀帝。
为了建造更多的游玩场所,修治宫室、苑囿成了他的一项重要政事。他在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宫苑住腻了,要到各地去游玩,他让手下的人准备了许多天下山川的地图,亲自观看,在全国各地寻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修建各式各样的离宫别馆。于是,一处处豪华的宫室拔地而起。
他为了到江都游玩享乐,自长安至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所。605年,炀帝下令在临淮(今安徽临淮)建都梁宫,在扬子(今江苏仪征东南)建临江宫,内有凝晖殿等馆所十余处。607年(大业三年八月),他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建晋阳宫。
608年(大业四年四月),他看到汾州有管涔山(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山上有天池,气候凉爽,是夏季休养的圣地,便在那里建了一座汾阳宫。
616年(大业十二年正月),他命毗陵郡(今江苏常州)通守路道德集郡兵10数万人在郡东南建毗陵宫。毗陵宫仿西苑,周围12里,内为16离宫,而奇丽秀美超过西苑。
炀帝还在扬州建有长阜苑、上林苑、江都宫等,规模和秀丽居各地之冠。尤其是江都宫,宏伟壮丽,规模很大,有回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枫林宫,还有成象殿、水精殿、永巷、流珠堂等,殿阁鳞次栉比,掩映在绿树红之中,亭台错落有致,点缀于曲水流泉之上。
此外,涿郡(今河北涿县)建有临朔宫,渭南(今陕西渭南县)建有崇业宫,鄠县(今陕西户县)建有太平宫、甘泉宫,丹阳(今江苏南京市)建有丹阳宫等。就是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也有建宫的计划,只是由于后来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才没有修成。
隋炀帝还建造了一座极其精巧美丽、别具一格的迷楼。楼阁起伏,高低不一,金碧辉煌,巧夺天工。人要是误入其中,一天也摸不出来。这项工程用了数万民夫,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建成。隋炀帝看了之后,很高兴,称赞说:“就是神仙到了那里去,恐怕也会摸迷的,就把这楼定名为迷楼吧!”他让许多妃嫔搬到里面住,自己在迷楼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隋炀帝的行宫、离宫无数。行宫设总监官,分上宫、中宫、下宫三等,上宫正五品,中宫从五品,下宫正七品。
图 这一套等级分明、品阶清楚的职官系统也可说明隋炀帝
时全国的行宫、离宫数量很多。有人称隋炀帝“没有一天不在修建宫室”,虽有过于夸大的成分,但在中
中 帝王中,说修建宫室最多的一个应推隋炀帝,却不过分,
为了追求个人的享乐,驱使百万民众从事劳役,浪费了
无数的人力和物力。这一座座的离宫园苑,是广大人民的累累白骨筑成,炀帝的这些作为,实属虐政。
炀帝生性好动,喜欢到处巡游。即位的第一年,即605年八月,就乘龙舟去游江都,第二年四月才回到洛阳,以后又二游江都、三游江都。炀帝还北巡至榆林、长城和塞外,西巡至河西走廊和青海,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到处巡游,有人统计,在他即位至灭亡的十多年时间里,在京城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每此频繁出巡,而每次巡游的耗费又十分惊人。第一次游江都,建造龙舟、楼船等大小船只数千艘,炀帝乘 隋
龙舟由1080个民夫用青丝大绦绳牵引行进,纤夫都穿华丽的锦彩衣袍。皇后乘的叫翔螭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没有差别,妃嫔乘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上下三层,贵人、美人和16院夫人所乘的是漾彩舟,共有36艘。又有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舢、黄篾等数千艘,由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外国使臣等乘坐及装载朝廷内外百官所使用的东西,单单用来挽船的人合计有8万多人。又有平乘、青龙、艚暖、艨艟、八櫂、艇舸等数千艘,都由 12卫兵士乘坐,同时装载兵器帐幕,全由兵士自己挽船。
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一路上舳舻相接 200多里,当第一艘船已出发50多天后,最后一艘船才刚刚离开洛阳。船队锦帆鼓满,彩旗飘扬,照耀了整个山川陆地。由郭衍率领的前军骑兵20多万人,沿着运河两岸护送、旌旗蔽空。隋炀帝下令龙舟经过的州县,500里内的居民都要贡献山珍海味、佳美食,多的一州甚至用100辆车来载运。妃嫔们吃不完,出发的时候,就将食物弃埋。
第二年三月,炀帝由江都回洛阳,水路的威风耍够了,这次改由陆路返回。炀帝命吏部尚书牛弘议定陆路的舆服仪卫制度,命太府少卿何稠负责营造,送往江都。何稠为了讨好炀帝,博览图书典籍,参合古今式样,日夜
金
营造。衣衰冠冕画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纱做成。又做3万6千人的黄麾仪仗。皇上的车驾坐舆、皇后的仪仗,百官的仪服,无不力求华美隆盛。做这些舆服、仪仗,需要大量的骨角、齿牙、皮革、羽毛等,都从民间征取。百姓为了交差,网罗遍及水陆各地,飞禽走兽凡有用的,几乎捕杀殆尽。人们如果捕不到官府规定所要的飞禽羽毛,只好向豪富蓄积之家去买,羽毛价格腾贵到翟雉尾一枚值缣 10匹,白鹭羽一枚值缣5匹。人民为之倾家荡产。参加这项劳役人有10万之多,费的金银钱帛多得以亿来计算。这些仪仗送到江都后,炀帝就在这些仪仗和大队人马的前呼后拥下离开江都,开始返回洛阳。途中每次起行,仪卫填满街道,队伍绵延长达20多里。四月,炀帝才耀武扬威地回到了洛阳。
炀帝每次出巡,等于是命令全国人民为他准备行装,贡献食物,像这样大规模的游江都,共有三次。第3次游江都时,由于杨玄感起兵,龙舟水殿全被烧毁。炀帝还令重新建造,而且规模更加庞大。一路上各地官吏为求升迁,竞相刻薄百姓向炀帝贡献,致使老百姓剥树皮,采树叶,或者煮土而食,乃至人自相食。炀帝的巡游,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灾难。
为了向外炫耀武力,隋炀帝发动了三次进攻高丽的战争,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更为严重。为了准备这场战争,炀帝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郡(今山东莱州)督造 300艘大海船。弘嗣催逼极其残忍,船工昼夜立于水中,不敢稍停,自腰以下,无不生蛆,役死者有十分之三四。在军事上,隋炀帝自608年(大业四年)就命大造兵器,器仗兵甲,务求精新,滥者立斩,又命天下富人按其资产买马,一匹马价至十万钱。又下令在山东增置军府,扫地为兵。611年(大业七年四月),汤帝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住临朔宫,诏各地陆军,不分远近,都到涿郡集中,又征发江、淮以南水手1万人,弩手3万人,岭南排镩手3万人充当水军。
621年(大业八年正月),炀帝下诏大举进军。隋军113万人,号称200万,分24军,另有炀帝亲率的6军,共30军。转运粮饷的民夫比兵士加倍。第一军出发后,每天出发一军,相去40里,经过40天,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衔接,鼓角相闻,旌旗相望,绵延长达960里。这是进攻高丽的主力。另有水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从东莱海口出发,渡海直趋平良,接应主力。来护儿的水军进到距平壤60里的地方,打了一个胜仗,不等诸路大军全到就直趋入城,结果遇到高丽伏兵,4万人只剩下几千人逃回船上。陆路大军在大将宇文述的率领下,计有30万5千人渡过鸭绿江,兵士携带兵器粮饷负担太重,多偷偷将粮食扔掉,才走到一半路,粮食已尽,饥困交加。隋军后来虽进攻到距平壤30里的地方,但疲敝不堪,又无军粮,遭到高丽军痛击,兵败如山倒,纷纷逃命。一日一夜行450里,才逃到鸭绿江。30万5千人仅2700人生还,军资器械巨万计丢失殆尽,第一次征高丽遂告败。
以后炀帝又发动第二次、第三次对高丽的战争,也均无法取得胜利。隋炀帝的到处巡游,穷奢极欲的挥霍,以及穷兵黩武,耗费了无数的民力和资财,搞得内外虚竭,百姓困敝。人民无法生存,只有铤而走险,奋起反抗了。各地民众纷纷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贵族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发动了叛乱,许多贵族官僚隋
子弟纷纷投奔他。隋炀帝虽然镇压了叛乱,但统治集团 唐
内部从此开始瓦解。 卷
在内外叛离的形势下,隋炀帝仍不思悔改,616年(大业十二年七月),又率领庞大的龙舟船队浩浩荡荡地三游江都。隋炀帝到了江都,江、淮的地方官前去谒见的,只要礼物献丰厚的就升官,礼物薄少的就黜免。因此地方官无不尽为刻薄小民钱物,制备礼物进献隋炀帝。在江都,炀帝继续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因献钱物多而升迁江都通守的王世充密令江淮民间挑选美女,献给炀帝,以供炀帝淫乐。王世充四处搜寻,挑选很多,以至江都宫容纳不下,给江、淮妇女和百姓带来极大的不幸和灾难。
在江都,隋炀帝也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但他还要及时行乐,宫中设一百多个房间,都装饰布置得富丽堂皇,安排美女在里面,每天由一个房间的美女做东道主,炀帝、萧皇后及爱妃们轮流到每个房间去饮酒作乐,炀帝酒杯不离口,往往酩酊大醉,他对萧后说:“现在外面许多人都想推翻我,然而我不失为长城公,你也不失为沈后(指亡国后的陈叔宝和沈氏),不要去管它了,还是快快乐乐饮酒吧!”
正当炀帝还在江都宫醉生梦死的时候,一场宫廷叛乱阴谋正在急速地进行。由于炀帝在江都的禁卫军都是关中人,他们久居异地,思念故乡。这时江都的粮食已经很少,供应大成问题,他们见炀帝无心西归,于是很多人计划叛变回乡。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将炀帝用巾带勒死,终年50岁。炀帝死后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萧皇后和宫人只好撤下床板,做成小棺,将他草草埋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显赫不可一世的一代君王隋炀帝死了,埋葬时没有举国致哀的丧礼,没有高大的陵寝,甚至连一块像样的葬身之地都没有。隋炀帝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隋朝末年,为了反抗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广大人民纷纷揭竿而起,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农民大起义。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起因是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这是对的。但还不完整,有些问题在隋文帝时期就已存在,矛盾有个积累的过程。
隋朝建立后采取的经济措施,虽然有限制、打击豪族地主的一方面,但又有照顾他们利益的一方面,特别是对于官僚地主阶层,更是优待多于限制。如均田法令规定,牛和奴婢可以分得土地,这二者实际上只有官僚和豪强地主才有,这就使他们占有了更多的土地。法令又规定,官吏按品级占有土地,诸王至都督可分永业田100顷至30顷,大官就是大地主,小官就是小地主,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地主集团。他们受田数额远比一般农民多得多。至于他们凭借权势和财力兼并的土地更无法计算。
隋朝统治还经常以各种名目赏赐大量田宅给有功之臣,如隋文帝两次赏赐给功臣杨素田130顷。大量±地集中到地主阶级手中,影响了农民的受田。太常卿苏威曾向文帝建议减少功臣的土地,分配给人民,但遭到大官僚王谊的反对。王谊说:“百官多年有功,削减他们的土地恐怕不妥。依我看,只怕朝臣不建功立业,哪怕人民土地不够。”隋文帝竟听信王谊的话,不采纳苏威的建议。可见官僚们占有大量土地是使人民土地不够的主要原因,而隋文帝对此并不想加以限制。隋文帝尽管实行了均田制,并曾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是没有能够根本解决农民土地不够的现象。592年(隋开皇十二年),因关内、河东、河南、河北等地区人多地少,衣食不给,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各地均田,在狭乡地区,每丁也只能受田 20亩,远远无法达到均田制所规定的数额,可见均田制的实行在有些地方是打了折扣的,
在当时,还有比农民地位更低、生活更苦的被压迫者,那就是部曲和奴婢。奴婢是没有财产没有身份自由的奴隶,部曲的身份比奴婢略高,但也是没有独立的经济和身份地位。奴婢和部曲都是依附于主人,直接受官僚地主们的压迫和剥削,甚至被当作财产赏赐之用。如隋文帝赐给窦荣定马3000匹,部曲80户,赐给周法尚奴婢前后几次共800人。大官僚杨素有家僮数千。这些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是对隋朝的统治最为不满和积极反抗的人。
隋朝国家仓库的充盈,为历代所罕见。但是,国富并不等于民富。依附于士族地主的农民,要交纳一半以上的租赋,均田农民的处境也日益艰难,除按规定每年交租粟三石外,还有其他各种变相的摊派。一遇上灾荒年景,统治者却不肯开仓赈济,以致民众生活艰难。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以节俭而闻名于世,但他的节俭并没贯彻始终。593年(隋开皇十三年),他令大臣杨素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南)造仁寿宫。杨素迫使民夫平山填谷,营造宫殿,工程紧迫,逼死几万人。杨素把死人推到沟坑中,用土石盖上,筑成宫殿的地基。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仁寿宫才在民夫的白骨上完成。杨坚去参观,听说杨素把死掉的大量民工埋在这里,起初很不高兴,认为有伤自己的仁慈面目,等进新宫游览后却非常高兴,称杨素为忠臣。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杨坚又从京师到仁寿宫设置行宫12所,供自己休憩娱乐。
隋文帝制定了《开皇律》,刑罚比前代有所减轻,初期用刑大体还按律文,但他晚年,却经常喜怒无常,不按律文办事,另定了一些严酷苛细的条文,如规定:盗窃一钱以上者,四人共盗一榱角者,三人共偷一瓜者,都要处死。闹得天下人惊恐不安。
上面所说的,并不是要否定隋文帝的历史贡献。在统一南北、巩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隋文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隋文帝的表面太平景象下,掩盖着的是逐渐积累和逐渐尖锐的社会矛盾。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倒行逆施,则促使这些矛盾的总爆发。
如果说,隋文帝还有节俭的名声,辛辛苦苦把刻剥来的东西积贮起来,是个守财奴,那么,隋炀帝却是极尽挥霍浪费之能事,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昏君,是地地道道的败家子。隋炀帝弑父篡位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暴政。
隋炀帝在即位以后的几年中,在全国进行了空前的大征调,以兴建土木工程。他掘长堑、筑长城、修驰道、开凿运河、营建东都和西苑,修建离宫别馆。每次动用的民力少则一二十万,多则一两百万。607年(隋大业三年),隋炀帝征发丁壮百万,修筑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长城,绵亘千余里,限令20天完工,结果丁壮累死大半。608年(隋大业四年),隋炀帝发河北各郡一百多万民工开永济渠,丁男不够,开始役及妇女。频繁的征调,超过了民众的负荷能力,以至民众无法生活下去。
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挥霍。为了夸耀隋朝的声威和强盛,从610年(隋大业六年)以后,每年正月当少数民族首领和西域商人聚集洛阳时,炀帝命在端门大演百戏。戏场周围5000步,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乐人、舞人有数万之多,都穿着锦绣彩色的衣服,佩带五光十色珠宝,用色羽毛做装饰,东、西两京几乎所有的丝绸都全被他们拿去做服装。百戏通宵达旦,彻夜不停,声闻数十里,灯火光烛照天地,一连闹了一个月。年年如此,而且越演越烈,国家每年仅此项耗费就达亿万。西域商人到洛阳丰都市交易,炀帝又令市内大作排场一番,整饰店肆,檐宇划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就连卖菜的人,也用贵重的龙须席铺地,还用缯帛缠在树上,以示豪华。西域商人过酒食店,便被请进去随便吃喝,分文不取,还对他们说:“中原丰饶,酒食从来不要钱。”
不仅隋炀帝如此挥霍浪费,整个统治集团也无不贪赃枉法,刻剥人民,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奴婢、部曲,无数的牛羊马匹和金银丝帛。大贵族杨素家后庭妓妾穿绫罗锦绣的数以千计,他在东西二京,都有华丽的住宅,朝毁夕建,营缮不停,又在各地广占邸店、水硝和田宅以千百数。大贵族宇文述、虞世基、裴蕴等,也是非常贪婪腐朽。宇文述知道人家有珍异的东西,一定要设法搞到手,他有后庭妓妾数百人,都着锦绣,穿金戴银,还有家僮千人,都骑良马,并勾结商贾,扰害人民。地方官吏也普遍贪赃枉法,无官不贪。整个统治集团已经奢靡腐朽。
当时人民所受的灾难相当深重,隋末有一首《挽舟者歌》,反映了由于隋炀帝到处巡游、任意挥霍所带给人民群众的灾难。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里,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隋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卷
引得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从612年(隋大业八年)开始,隋炀帝连续三次发动了进攻高丽的战争,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更为深重,并直接成为隋农民大起义的异火线。事先,隋炀帝令在山东增置军府,督造战船。因需陆路运输工具,又敕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制造军用车5万辆,送到高阳(今河北高阳),供军士装载衣服、战甲、帐幕之用。还调发河南、河北民夫,运送军需。水上运输则调发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只,运送黎阳、洛口等谷仓的米粮和兵甲之具,沿运河送往涿郡。船只首尾相接,长一千多里。当时,装载粮食、军队、武器和攻战的器具,往返于运河和陆路途中的往往有几十万人,日夜不停,死者不计其数,填塞于道,臭秽盈路。
为了保证前线的粮食储备,炀帝又征发山东一带车牛民夫运米,积于泸河(今河北东北)、怀远(今辽宁朝阳东)二镇。民夫运米,车牛一去不得回来,丁男大批死亡,田地多半荒芜,米价腾贵,东北边地一斗米竞贵至数百钱,牛车被征发完了,又征发鹿车。仅鹿车夫就有60多万,两个人一组,共推一车,载米3石。道路遥远险阻,3石米还不够充路粮,至镇时已无粮可交,只好逃亡。而官吏却乘机大肆贪虐、尽量剥削,老百姓困顿穷苦,财力俱尽,生机断绝,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
早在610年(隋大业六年),就有民众起来反抗。这年正月初一,天色未明,洛阳城里有几十个人,戴白色的帽子,穿白色的衣服,燃香持,自称是弥勒佛,闯进建国门,突然夺取卫兵的武器,要攻入皇宫,被齐王杨陈的卫队所杀。这次起义,震动京师,隋王朝在都城大加搜索,牵连坐罪的有1000多家。
611年(隋大业七年),也就是隋炀帝发动第一次征高丽战争的前一年秋天,山东、河南发生大水灾,淹没30多郡。而隋王朝统治者却忙于为征高丽而对人民横征暴敛,将农民推入绝路。这年10月,王薄领导农民在山东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首举义旗,王薄自称“知世郎”,意思是能预知世事将要发生变化,朝代将要改换,隋王朝就要灭亡。他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人民参加起义,不要为隋炀帝去送死。歌词写道:
“长白山前知世郎,
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稍侵天半,
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各地逃避征役的人,纷纷前往归附他。王薄以邹平县南的长白山为根据地,向齐郡、济北郡一带出击。
接着,平原郡富豪刘霸道起兵于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境),远近都来投依,部众十多万,号称阿舅军。张金称领导的一支起义军聚集在鄃县(今山东夏津)境内的河渚中,高士达领导的起义军活跃在修县(今河北景县)一带。漳南(今山东平原)人孙安祖,因这年山东大水灾,房屋为水所漂,妻子儿女饿死,隋朝官府还强迫他去当兵打高丽,因而刺杀县令,在同县人窦建德的帮助下,起义于高鸡泊(今山东平原)。各地义军纷起,声势日益浩大。
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指潼关以东地区)爆发,这主要是由于山东地区是隋代最重要的经济区,人口密度大,占有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仅冀州一地就有一百万户。这里豪强士族地主经济势力仍很
图 强大,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造成土地高度集中。隋炀帝
的各项力役,很大部分落在这个地区人民身上,这里又是进攻高丽的军事应地,人民所受的摊派很重,受苦很深。再加上611年秋天发生大水灾,山东、河南地区淹没30余郡,农民大都缺衣少食,而兵役、力役征调频繁,人民苦堪不已,民怨沸腾,因此,山东地区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策源地。
隋朝统治者对起义农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炀帝下令都尉、鹰扬(将官名号)与郡县互相配合,进行追捕,一抓到马上处决,并抄没起义农民的家,但是依然不能遏止。613年(隋大业九年),隋炀帝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战争,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势力如火燎原,他们多者10余万人,少者数万人,攻占城池,夺取粮食,杀死隋朝的官吏和地主。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也急剧发展,这年6月,隋朝大官僚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看到农民普遍起义,也乘机在黎阳(今河南濬县)发动兵变,起兵反隋。
杨玄感的叛乱,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造成了大分裂。许多贵族官僚子弟纷纷参加。如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虞世基的儿子虞柔,来护儿的儿子来渊、裴蕴的儿子裴爽、郑善果的儿子郑俨,周罗喉的儿子周仲,韩擒虎的儿子韩世咢等40多人,都参加到杨玄感的军中。右武侯大将军李子雄也前来投奔,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都和杨玄感通谋,隋名将、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更成为杨玄感的谋主。尽管这次起兵在隋炀帝的残酷镇压下,只历时两个月就失败了,但它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促使农民起义军进一步发动起来。起义队伍越来越多,地区越来越广。从614年到616年间,农民起义从黄河下游迅速扩大到黄河南北以及江南、岭南、关中、淮南等地,局部地区起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起义。有记载的起义队伍有130多支,参加人数达数百万。
616年(隋大业十二年)以后,隋末农民起义发展到了高潮,在反隋的共同斗争中,分散的起义军逐渐汇合成几支强大的队伍,这主要就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片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辅公领导的
江淮起义军。
瓦岗军最初起义于瓦岗(今河南渭县南),领导者是翟让。翟让出身于司法小吏,做过隋朝的东郡(治白马,今河南渭县)法曹,因事下狱判为死囚,后来越狱逃亡,与同郡单雄信、徐世等在瓦岗寨聚众起义。徐世勤当时17岁,很有勇气谋略。他对翟让建议说:“东郡对我们来说都是乡里,人多互相认识,不应该去侵犯抢掠。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过的地方,拦截河上官府和富商的财物,就足够我们的资用了。”翟让听从了他的建议,带领众人进入二郡的边界,抢掠官府财物,队伍发展至万余人,其中很多是善使长枪马稍的渔猎手,战斗力很强。不久,参加过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前来投奔瓦岗军。
李密在杨玄感起兵失败后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走,亡匿民间,后经王伯当介绍,投奔瓦岗军。李密说服附近一些小股的起义军归于瓦岗,又建议翟让先取荥阳,休养生息,待士马肥充,再去争夺天下。翟让听从他的计策,于是攻破金提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并攻打荥阳各县。荥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荥阳的得失事关全局,隋炀帝派张须陀为荥阳通守领兵前来镇压。李密抓住张须陀在此之前屡败翟让而产生轻敌冒进的弱点,自己带兵埋伏在荥阳大海寺北面树林里,让翟让假败,引诱张须陀军进入埋伏圈,勇而无谋的张须陀果然中计,追了十多里,陷于瓦岗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张须陀兵败身亡,两万隋军被歼灭,这一仗震动河南。
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二月),瓦岗军乘隋军无备,攻克距东都百余里的兴洛仓,取得大量粮食,于是开仓赈济贫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留守东都的隋越王杨侗派刘长恭率步骑2万5千进攻瓦岗军,又被瓦岗军打得大败,隋军死者十分之五六,辎重器甲均为起义军所获。接着瓦岗军攻下兴洛仓,包围了洛阳城。李密发布了声讨隋炀帝的檄文,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指出炀帝的罪恶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篇檄文成为当时广泛动员民众反抗炀帝统治的有力号召书。
东都洛阳在瓦岗军的围困之下,粮食缺乏,形势危急。隋炀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江、淮劲旅,驰往东都救援。王世充率领江、淮军北上,和河南、河北的几支隋军在东都会合,在王世充的统一指挥下,隋军对瓦岗军进行反扑。双方在洛水两岸激战,互有胜负。越王杨侗发精兵7万援助王世充。王世充命部队在洛水架浮桥,渡河与瓦岗军决战。先造好桥的先进兵,因此前后不一致。最先登岸的是虎贲郎将王辩部队,已破李密外围营寨,但后续部队却被另一支瓦岗军打败,王世充以为渡河部队战败,下令撤退。李密令敢死队勇猛追杀,王世充军几万人抢渡浮桥,落水而死者一万多人。大将王辩当场阵亡,王世充不敢回东都,带数千人逃到河阳,李密乘胜攻下金墉城(洛阳东边的外城),修整门堞、屋舍以驻扎军队。这时洛阳城里已能听到瓦岗军的战鼓声了。
随着瓦岗军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瓦岗军最高领导成员之间却发生了裂痕,李密受到部将的调唆,设计把翟让杀死,造成了军心不稳,削弱了瓦岗军的战斗力。李密也开始妄自尊大,疏远旧将,不爱惜士卒,一时兴盛的瓦岗军开始走下坡路。
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窦建德,漳南(今山东武城县东北)人,勇敢有谋。611年(隋大业七年),因窦建德帮助孙安祖聚众起义,隋朝官府杀害了窦建德的亲属,窦建德被迫投奔高士达起义军。高士达以窦建德为司兵。第二年,高士达战死,窦建德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隋
领袖,队伍很快发展到10多万人。617年(隋大业十三 唐
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自称长乐王,置百官, 卷
建立政权。这年七月,瓦岗军进逼洛阳,隋炀帝调涿郡留守薛世雄率领幽冀精兵3万南下,增援洛阳隋朝守军。途经河间地区,受到窦建德的阻击,隋军被击毙万余人,薛世雄率数十骑狼狈逃回。从此,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日益壮大,河北大部分地区都为窦建德的起义军所占领。618年(隋大业十四年),窦建德建国号为“夏”,称夏王,迁都洺州(今河北永年)。窦建德在境内发展生产,劝课农桑,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窦建德本人对所得资财一无所取,又不吃肉,常食只有菜蔬脱粟之饭,他的妻子曹氏不穿纨绮,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窦建德在河北很得人心。
江淮农民起义军领袖杜伏威,山东章丘人,家里很穷苦,613年(隋大业九年),杜伏威和临济(今江苏宿迁县东南)人辅公祏,参加了长白山起义军,这时杜伏威才16岁。后来他们从山东向江淮转移,自称将军,势力不断壮大。617年(隋大业十三年),隋炀帝派右御卫将军陈稜率精兵8000前往镇压。陈稜是隋王朝的骁将,曾远征流求,并多次打败过起义军。他到达前线后,坚壁不战,准备以逸待劳,等农民军的锐气消退后再进攻。杜伏威识破陈棱的计谋,派人送去一套妇人的服装,称他为“陈姥”,以激怒陈稜。陈稜果然大怒,率全军出战,杜伏威、辅公祏各带几百骑兵闯入敌阵,把陈稜军打得大败。接着,起义军乘胜攻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占领历阳(今安徽和县),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分遣诸将攻略属县,又派大军渡江,占领丹阳(今江苏南京),建国称吴。江淮一带,许多起义军都来归附,
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的蓬勃发展,对隋军的进攻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形势下,隋朝统治集团进一步分裂,许多地方官僚纷纷叛隋、自己组织武装,割据一方。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二月),鹰扬郎将梁师都杀郡丞,起兵朔方(今陕西横山西北),称梁帝。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起兵马邑(今山西朔县),称皇帝,建元天兴。四月,金城(今甘肃兰州)校尉薛举起兵,攻下周围各郡,尽有陇西之地,众至20万,薛举初号西秦霸王,后称秦帝。五月,太原留守、唐公李渊起兵于太原。七月,武威(今甘肃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起兵,占据河西诸郡,众至10万,李轨初称河西大凉王,后称凉帝。十月,罗川令萧铣,起兵巴陵(今湖南岳阳),称梁王,占有两湖之地。这些官僚和地主起兵,目的是为了抢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但是也削弱了隋朝统治力量,加速隋王朝的崩溃。
隋炀帝在616年(隋大业十二年),就离开洛阳,前往江都。后来,瓦岗军包围洛阳,隋炀帝十分恐惧,不敢还都。至617年年底,隋朝所控制的地区,在北方只有东都洛阳及其他几座孤城,在东南地区只有江都一地,且江都城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势力包围。隋炀帝在江都日夜心神不安,他经常戴着头巾,穿着短衣,遍游宫内台馆,不到夜幕降临,决不休止,贪婪地观看美景,唯恐看不够。有时,他自己照着镜子,对萧后说:“好一个头颅,不知谁来砍掉它!”萧后惊问他为什么说出这种话,炀帝强自为笑说:“一个人的贵贱苦乐没有一定,相互更替,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他还准备了毒药带在身边,以备危急时用。他已经感到,末日即将来临。
这时江都受到周围农民起义军的包围和袭击,粮食供应已有困难。由京师跟随隋炀帝来江都的骁果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他们思归心切,偷偷地逃归的人很多。
禁军将领司马德戡、元礼、裴虔通等和贵族宇文化及,便利用士兵的骚动,在618年(隋大业十四年三月),发动兵变,缢杀了隋炀帝。隋朝的腐朽统治宣告结束。隋朝从581年(隋开皇元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前后历时37年。
618年,瓦岗军李密接受了在洛阳的隋朝残余势力皇泰帝杨侗的招降,被封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讨伐自江都北上要返回关中的宇文化及十多万禁卫军。李密率全部精兵和宇文化及决战,虽然勉强取得胜利,但是瓦岗军损失极其严重。李密本人为流矢所中,几乎被俘,瓦岗军精兵良马死伤很多。接着,已取得洛阳政权最高权力的王世充趁李密疲敝之机,选拔精锐兵2万,铁骑2千,突袭瓦岗军,李密被追应战,两军在偃师(今河南偃师县)展开决战。当时李密营在北邙山上,由于骄傲轻敌,夜不设防。不料这夜王世充派遣二百多轻骑携带火种,潜伏在北邙山溪谷中。天一亮,王世充率江淮劲兵攻袭北邙山瓦岗军大营,李密来不及列队布阵,仓猝应战。王世充事先找到一个面貌和李密相似的人,把他捆绑藏起来,当作战剧烈的时候,叫人把他牵到阵前,大声叫喊:“李密抓到了!”早先埋伏的骑兵,从高处往下冲,纵火烧营。李密的军队大败,在溃败中,一些将领如邴元真、单雄信等相继倒戈,号称百万之众的瓦岗军便迅速瓦解了。李密走投无路,便带领2万残部西往长安投降唐朝。在长安,李密得不到重用,后叛唐被杀。瓦岗寨起义彻底失败了。
】
(本章完)
(废章)
数日过后……
【叮,欢迎收看历史直播】
【本期我们的主角是隋炀帝】
隋朝,开皇
前面讲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杨坚独孤伽罗知道他的大隋跟大秦一样二世而亡。
他们夫妻都认真的看着天幕倒是要看看杨广这个孽障是怎么让他们的大隋亡国的。
“逆天虐民口曰炀,好大殆政曰炀,离德荒国曰炀,杨广啊杨广”杨坚把在被罚晋王府面壁思过的杨广宣传入殿,杨坚和独孤伽罗已经准备好父母双打了。
【隋文帝所进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隋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隋文帝可华夏帝王排前十的存在,可是他的继承者隋炀帝却完全相反。隋炀帝有人称他为。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本来轮不到他继承皇位,继位的应该是他的大哥太子杨勇。杨广是通过一系列卑鄙手段才登上皇帝的宝座的。
隋文帝杨坚当皇帝后,立大儿子杨勇为太子,二儿子杨广为晋王,三儿子杨俊为秦王,四儿子杨秀为越王,五儿子杨谅为汉王。五个儿子位序排列清楚,杨勇是接
班人。
杨勇有一定的治国才能,被立为太子后,一直参与军国大事,受到文帝和独孤皇后的信赖。586年(隋开皇六年),山东各地流民不断,北方边疆战事频繁,隋文帝打算把山东的老百姓迁一部分到北方去,杨勇认为不妥,上书隋文帝说:“儿臣认为引导风俗应当循序渐进,不可突然变革,恋土怀旧是人之常情,百姓只有实在活不下去才会逃亡。北方战事虽多,但只要加强防卫,就
图 不会发生意外,请父皇还是不要随便迁徙民众,让百姓
安居乐业吧。”文帝看了杨勇的奏章,十分赞赏,就打消了原来的念头。中
国 可是杨勇也有贵族子弟好奢侈、喜声色、讲排场的
通 致命弱点。他的铠甲是蜀地的巧匠所做,本来已经很精
史
美,但他不满意,又着意装饰一番。他宠爱的娇妾美姬很多,而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他特意挑选的嫡妃元氏却被冷落一边。他特别宠爱云昭训,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云氏并非嫡妃,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礼节却和嫡妃一样,他和云昭训及别的姬妾生有很多子女,和元妃却没有生一个子女,这引起了独孤皇后的很大不满。说来也巧,这位不得恩宠的元妃有一次突患心病,两天内便离开人世,独孤皇后认为这里必定别有原因,很有可能被太子和云昭训合谋害死,因此对杨勇更加不满,时时训斥。
就在杨勇逐渐失去父母亲宠爱的同时,二儿子晋王杨广却在加倍小心地乔装自己,掩过饰非,以博取父母亲的好感。
杨广知道父亲崇尚节俭,母亲反对男人多妻妾,因此,在公开的场合,他只和王妃萧氏生活在一起,每当和后宫的女人生了孩子就杀掉,以表示只和正妻生儿育女。皇上和皇后临幸他的宅第,杨广都把年轻貌美的姬妾藏起来,而让年老丑陋的人穿上朴素无华的衣服在左右侍候。屏帐改用白色的普通丝绢,乐器的琴弦故意弄断,不让人拂去尘埃,以表示自己不喜欢声色女乐。有时,父母派遣左右的人来看望,杨广和萧妃一定要到门口迎接,不分贵贱,用丰盛的酒饭招待,临走时再送上厚重的礼物。这些人得到了好处,都在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称赞杨广的仁德和孝心。
杨广还用同样的办法,恭恭敬敬地接待朝廷士人,用礼十分谦下,因此,大臣们也都称赞他,他在朝廷内外,声誉很盛,为诸王第一。
为了夺取皇太子位置,杨广召来亲信寿州刺史宇文述,总管司马张衡,共同策划阴谋计划。他们用很多金银器玩收买了文帝身边的权臣杨素及其弟杨约,请杨素在文帝面前建议废掉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独孤皇后也不喜欢杨勇,支持杨广。结果,文帝听信谗言,于600年(隋开皇二十年十月)发布诏书,正式废除杨勇皇太子位,十一月,杨广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
604年(隋仁寿四年),文帝在仁寿宫养病,杨广和尚书左仆射杨素加紧了篡权的步伐。杨广给正在仁寿宫侍奉文帝的杨素写密信,了解文帝的病况,杨素则逐条记录文帝的情况向太子报告,同时还向太子提出了一
国 中 些具体的建议,不料杨素给杨广的回信却被宫人误送给
文帝,文帝发现了他们的阴谋。这时又发生了杨广企图
史
逼淫文帝宠妾宣华夫人陈氏的事件,文帝更看清了杨广的面目,不由悔恨交加。他捶着床大骂杨广:“畜生!怎么能把天下交给他!独孤皇后误了我。”他赶忙呼唤柳述、元岩两位近臣,交代他们马上出阁写废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的诏书,召杨勇来仁寿宫托付大事。
杨素看到柳述和元岩起草诏谕,知道情况有变,立即报知杨广。两人当机立断,由杨广假传文帝圣旨,将柳述、元岩抓了起来,随后,命自己的东宫卫队接管了仁寿宫的防卫,封锁宫门,门禁出入都受大将军宇文述、郭衍节度。然后,命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将宣华夫人、容华夫人以及其他侍疾宫人全部赶到别的房中,将文帝活
活杀害在床榻之上。604年(隋仁寿四年七月),杨广在杨素等人的支持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暴君隋炀帝,时年36岁。
隋炀帝即位以后,为了巩固统治,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修建了一系列的浩大工程。他最早做的一件事,便是营建东京,迁都洛阳。
605年(隋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命尚书令杨素任营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副监,开始大
规模营建东都,每月役使民工二百万人。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号称“天下之中”,地处全国
中心。如果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来看,这里北至燕、并,西到关、陇,东达海、岱,南通江、淮,距离大体相等,易于控制全国。而隋朝都城长安,地偏西北,政令不易达于四境,尤其是对东方的控制鞭长莫及。
从经济上来看,隋都长安虽处于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区关中地区,但由于关中宜于农耕的面积有限,加上人口的大量增殖,官吏、军队的不断增加,当地的物产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量的粮食和物资要通过漕运,从关东和南方转输。在粮食和物资的转输方面,由于洛阳以西的黄河中段,艰难险阻,特别是砥柱一带,水流湍急暗礁很多,船只经常在那里遇险,故水路运输十分困难陆路运输也同样艰苦,陆路需要的车辆与人丁过多,费用过于昂贵,而且还得经过满是深沟险壑的殽山、函谷关一带,车辆难以行走。这样,粮食就只好囤积于洛阳而长安缺粮的问题仍无法解决。如建设东都洛阳,则看粮食和物资就没有转输之难。
洛阳水陆交通较长安方便得多,就水路而言,西通关中虽有不少险阻,但东依黄河可达于大海,北溯沁水可达于环州,东南方面,原已开凿有不少水道,只要加以修治,就可达于淮、泗。洛阳周围还有伊、洛、湛、涧等河流,水运事业发达。陆路交通也很方便,东、西、南、北四方道路历来畅通无阻。
从军事形势上看,迁都洛阳可以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关东地区,历来是士族势力盘踞之地,周、隋时期的门阀之争,最主要的便是关陇士族与关东士族之间的争斗。北周末年,杨坚代周建隋,马上遭到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的起兵反抗,他们统兵数十万与杨坚对抗,关东的北周势力代表者纷纷响应。这些反叛之地多是东魏、北齐政权所长期统治的地区,是关东士族的根据地。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府兵多集中在关中地区,遇到关东地区的军事叛乱,自然有鞭长莫及之感。迁都洛阳,则可以就近控制。同时,迁都洛阳,也可以加强对广大江南地区的统治。隋王朝是在南北朝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地方上特别是南方的封建割据残余势力还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消除江南地区给隋王朝造成的隐患,更有效地统治南方,也必须迁都洛阳。
通 所以说,隋炀帝决定营建东都洛阳,主要是由于当
时经济、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需要。从605年三月到
第二年正月,前后历时十个月,一座规模巨大的都城在伊、洛之滨出现了。
根据有关记载,东都城周围达73里多,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宫城位于城西北部,是宫殿所在地,豪华宫殿鳞次栉比。宫城南边是皇城,为文武官衙所在。外廓城为官吏私宅和百姓住处。根据20世纪60年代的地下考古发掘和实地勘测,外廓城一共50多里,城门位置和下水道等都有遗迹可寻。城内街街整洁,民坊各周4里,里开4门,临大街,并为重楼,饰以丹粉,装饰华丽。洛水以南有96坊,洛水以北有30坊,大街小巷,纵横相对。在洛水上还建造了天津桥等桥梁
以便往来。
隋炀帝营建东都,是个规模巨大的工程,由于工期紧迫,劳动条件差,官吏督促劳役严厉急切,服役的人死的有十分之四五,每月载运死尸的车辆,东至城阜,北至河阳,不绝于路。
洛阳城建成以后,隋炀帝又在洛阳周围建立粮仓囤积粮食。606年十月,炀帝下令在洛阳附近的巩县
置兴洛仓,筑仓城周围 20余里,城内有3000窖,每窖容粮食8000石。十二月,炀帝又下令在洛阳城北筑回洛仓城,周围10余里,内有300窖。此外,洛阳 内还有含嘉仓城,储粮不下千万石。这样,洛阳的粮储备十分充裕,为控制全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对于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历来被视为是他的暴之一,持否定态度的多。可是,炀帝营建东都,迁都阳,加强了隋王朝对东方和南方的控制,有利于全国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实为适应历史潮流的智之举。当然,在东都的建设过程中,宫殿画栋雕梁,于豪华奢丽,是完全不可取的。急役民工致使民众死相藉,更是需要批判的。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否认其设的必要性,则未免舍本逐末。
工期 就在隋炀帝开始营建东都没几天,一项巨大的工程
人死 又开始了,这便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5000多华里的大运河终于在数百万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经过六年的时间建成了。
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七世纪初叶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完成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对于隋炀帝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运河,历来非议很多。实际看来,运河的修建,是当时形势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隋炀帝是做了一件顺乎历史潮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大事。由于大运河的开通,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起来,大大缩短了南北的距离,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建成以后,有利于天下物资的运输,运河上公私船只往来不绝,南北物产的交流有了通畅的渠道,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运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汴州、运河与淮河会合处的楚州、运河与长江南、北两岸会合处的京口和扬州,都迅速发展成商业都市,尤其是位于山阳渎南端、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扬州,更是发展迅速,成为隋王朝东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繁荣富庶,人文荟萃。运河的开通,进一步密切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对于从经济上政治上巩固中央集权国家,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大运河的开凿,是在官吏督役酷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的,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苦难,中挖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受冻挨饿,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在半数以上。隋炀帝的开凿运河,也带有他个人到江南巡游享乐的动机,并为了加强对江南人民的统治和榨取。运河开通以后,人民负担更为沉重。我们在对隋炀帝开凿运河作肯定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对广大民众民脂民膏的榨取。
尽管隋炀帝业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他却是个残暴的君主,时刻不忘享乐。东都的宫城,本来就设计有许多宫殿苑囿,隋炀帝还嫌不够,又命宇文恺在城西修建了富丽堂皇的显仁宫,同年(605年)五月,又修筑了周围达二百里的巨大苑囿-西苑。
为了建显仁宫和西苑,隋炀帝派人到豫章(今江西 隋
南昌)采办巨大的木材。木材很大,需两千人拽一木,木下安置生铁铸成的轮子,运一根木料需用钱数十万。炀帝还命令将大江以南、五岭以北,把凡能搜寻到的奇材异石运送到洛阳,同时还寻求海内嘉美的树、奇异的革和珍贵稀奇的禽兽,用来充实园苑囿。
显仁宫为炀帝的行宫,南接皂涧,北跨洛滨,周围宽广10多里,殷宇林立,雕刻精美,雄伟壮观。距显仁宫一二里他的是西苑,又名芳华苑,苑围长达200里,其内有海,周围10里,海内修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高出水面百余尺,台观殿阁,重叠罗致在山上。海北有龙鳞渠,绕回曲折,注入海内,沿着龙鳞渠两岸修建有延光、明彩、合香、承华等16所宫院。每院都由一位四品夫人主持,并配置宫女一百名,美女二十名。殿堂楼观、千门万户,金碧辉煌,穷奢极丽。苑中树,水中荷菱秋冬凋谢,就剪五色彩缎来代替,彩缎褪色,则重做新的换上,使得西苑里常年如春,始终是红一团,绿一片的美好景色。炀帝经常趁着月色,率宫女数千人,骑马夜游西苑。这16院夫人为了博取隋炀帝的欢心,竟献美酒、佳肴、歌唱艳词淫曲,曲意侍奉隋炀帝。
为了建造更多的游玩场所,修治宫室、苑囿成了他的一项重要政事。他在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宫苑住腻了,要到各地去游玩,他让手下的人准备了许多天下山川的地图,亲自观看,在全国各地寻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修建各式各样的离宫别馆。于是,一处处豪华的宫室拔地而起。
他为了到江都游玩享乐,自长安至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所。605年,炀帝下令在临淮(今安徽临淮)建都梁宫,在扬子(今江苏仪征东南)建临江宫,内有凝晖殿等馆所十余处。607年(大业三年八月),他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建晋阳宫。
608年(大业四年四月),他看到汾州有管涔山(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山上有天池,气候凉爽,是夏季休养的圣地,便在那里建了一座汾阳宫。
616年(大业十二年正月),他命毗陵郡(今江苏常州)通守路道德集郡兵10数万人在郡东南建毗陵宫。毗陵宫仿西苑,周围12里,内为16离宫,而奇丽秀美超过西苑。
炀帝还在扬州建有长阜苑、上林苑、江都宫等,规模和秀丽居各地之冠。尤其是江都宫,宏伟壮丽,规模很大,有回雁宫、回流宫、九里宫、松林宫、大雷宫、小雷宫、春草宫、九华宫、光汾宫、枫林宫,还有成象殿、水精殿、永巷、流珠堂等,殿阁鳞次栉比,掩映在绿树红之中,亭台错落有致,点缀于曲水流泉之上。
此外,涿郡(今河北涿县)建有临朔宫,渭南(今陕西渭南县)建有崇业宫,鄠县(今陕西户县)建有太平宫、甘泉宫,丹阳(今江苏南京市)建有丹阳宫等。就是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也有建宫的计划,只是由于后来隋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才没有修成。
隋炀帝还建造了一座极其精巧美丽、别具一格的迷楼。楼阁起伏,高低不一,金碧辉煌,巧夺天工。人要是误入其中,一天也摸不出来。这项工程用了数万民夫,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建成。隋炀帝看了之后,很高兴,称赞说:“就是神仙到了那里去,恐怕也会摸迷的,就把这楼定名为迷楼吧!”他让许多妃嫔搬到里面住,自己在迷楼内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隋炀帝的行宫、离宫无数。行宫设总监官,分上宫、中宫、下宫三等,上宫正五品,中宫从五品,下宫正七品。
图 这一套等级分明、品阶清楚的职官系统也可说明隋炀帝
时全国的行宫、离宫数量很多。有人称隋炀帝“没有一天不在修建宫室”,虽有过于夸大的成分,但在中
中 帝王中,说修建宫室最多的一个应推隋炀帝,却不过分,
为了追求个人的享乐,驱使百万民众从事劳役,浪费了
无数的人力和物力。这一座座的离宫园苑,是广大人民的累累白骨筑成,炀帝的这些作为,实属虐政。
炀帝生性好动,喜欢到处巡游。即位的第一年,即605年八月,就乘龙舟去游江都,第二年四月才回到洛阳,以后又二游江都、三游江都。炀帝还北巡至榆林、长城和塞外,西巡至河西走廊和青海,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到处巡游,有人统计,在他即位至灭亡的十多年时间里,在京城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每此频繁出巡,而每次巡游的耗费又十分惊人。第一次游江都,建造龙舟、楼船等大小船只数千艘,炀帝乘 隋
龙舟由1080个民夫用青丝大绦绳牵引行进,纤夫都穿华丽的锦彩衣袍。皇后乘的叫翔螭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没有差别,妃嫔乘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上下三层,贵人、美人和16院夫人所乘的是漾彩舟,共有36艘。又有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舢、黄篾等数千艘,由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外国使臣等乘坐及装载朝廷内外百官所使用的东西,单单用来挽船的人合计有8万多人。又有平乘、青龙、艚暖、艨艟、八櫂、艇舸等数千艘,都由 12卫兵士乘坐,同时装载兵器帐幕,全由兵士自己挽船。
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一路上舳舻相接 200多里,当第一艘船已出发50多天后,最后一艘船才刚刚离开洛阳。船队锦帆鼓满,彩旗飘扬,照耀了整个山川陆地。由郭衍率领的前军骑兵20多万人,沿着运河两岸护送、旌旗蔽空。隋炀帝下令龙舟经过的州县,500里内的居民都要贡献山珍海味、佳美食,多的一州甚至用100辆车来载运。妃嫔们吃不完,出发的时候,就将食物弃埋。
第二年三月,炀帝由江都回洛阳,水路的威风耍够了,这次改由陆路返回。炀帝命吏部尚书牛弘议定陆路的舆服仪卫制度,命太府少卿何稠负责营造,送往江都。何稠为了讨好炀帝,博览图书典籍,参合古今式样,日夜
金
营造。衣衰冠冕画日、月、星、辰,皮弁用漆纱做成。又做3万6千人的黄麾仪仗。皇上的车驾坐舆、皇后的仪仗,百官的仪服,无不力求华美隆盛。做这些舆服、仪仗,需要大量的骨角、齿牙、皮革、羽毛等,都从民间征取。百姓为了交差,网罗遍及水陆各地,飞禽走兽凡有用的,几乎捕杀殆尽。人们如果捕不到官府规定所要的飞禽羽毛,只好向豪富蓄积之家去买,羽毛价格腾贵到翟雉尾一枚值缣 10匹,白鹭羽一枚值缣5匹。人民为之倾家荡产。参加这项劳役人有10万之多,费的金银钱帛多得以亿来计算。这些仪仗送到江都后,炀帝就在这些仪仗和大队人马的前呼后拥下离开江都,开始返回洛阳。途中每次起行,仪卫填满街道,队伍绵延长达20多里。四月,炀帝才耀武扬威地回到了洛阳。
炀帝每次出巡,等于是命令全国人民为他准备行装,贡献食物,像这样大规模的游江都,共有三次。第3次游江都时,由于杨玄感起兵,龙舟水殿全被烧毁。炀帝还令重新建造,而且规模更加庞大。一路上各地官吏为求升迁,竞相刻薄百姓向炀帝贡献,致使老百姓剥树皮,采树叶,或者煮土而食,乃至人自相食。炀帝的巡游,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灾难。
为了向外炫耀武力,隋炀帝发动了三次进攻高丽的战争,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更为严重。为了准备这场战争,炀帝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到东莱郡(今山东莱州)督造 300艘大海船。弘嗣催逼极其残忍,船工昼夜立于水中,不敢稍停,自腰以下,无不生蛆,役死者有十分之三四。在军事上,隋炀帝自608年(大业四年)就命大造兵器,器仗兵甲,务求精新,滥者立斩,又命天下富人按其资产买马,一匹马价至十万钱。又下令在山东增置军府,扫地为兵。611年(大业七年四月),汤帝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住临朔宫,诏各地陆军,不分远近,都到涿郡集中,又征发江、淮以南水手1万人,弩手3万人,岭南排镩手3万人充当水军。
621年(大业八年正月),炀帝下诏大举进军。隋军113万人,号称200万,分24军,另有炀帝亲率的6军,共30军。转运粮饷的民夫比兵士加倍。第一军出发后,每天出发一军,相去40里,经过40天,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衔接,鼓角相闻,旌旗相望,绵延长达960里。这是进攻高丽的主力。另有水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从东莱海口出发,渡海直趋平良,接应主力。来护儿的水军进到距平壤60里的地方,打了一个胜仗,不等诸路大军全到就直趋入城,结果遇到高丽伏兵,4万人只剩下几千人逃回船上。陆路大军在大将宇文述的率领下,计有30万5千人渡过鸭绿江,兵士携带兵器粮饷负担太重,多偷偷将粮食扔掉,才走到一半路,粮食已尽,饥困交加。隋军后来虽进攻到距平壤30里的地方,但疲敝不堪,又无军粮,遭到高丽军痛击,兵败如山倒,纷纷逃命。一日一夜行450里,才逃到鸭绿江。30万5千人仅2700人生还,军资器械巨万计丢失殆尽,第一次征高丽遂告败。
以后炀帝又发动第二次、第三次对高丽的战争,也均无法取得胜利。隋炀帝的到处巡游,穷奢极欲的挥霍,以及穷兵黩武,耗费了无数的民力和资财,搞得内外虚竭,百姓困敝。人民无法生存,只有铤而走险,奋起反抗了。各地民众纷纷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贵族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发动了叛乱,许多贵族官僚隋
子弟纷纷投奔他。隋炀帝虽然镇压了叛乱,但统治集团 唐
内部从此开始瓦解。 卷
在内外叛离的形势下,隋炀帝仍不思悔改,616年(大业十二年七月),又率领庞大的龙舟船队浩浩荡荡地三游江都。隋炀帝到了江都,江、淮的地方官前去谒见的,只要礼物献丰厚的就升官,礼物薄少的就黜免。因此地方官无不尽为刻薄小民钱物,制备礼物进献隋炀帝。在江都,炀帝继续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因献钱物多而升迁江都通守的王世充密令江淮民间挑选美女,献给炀帝,以供炀帝淫乐。王世充四处搜寻,挑选很多,以至江都宫容纳不下,给江、淮妇女和百姓带来极大的不幸和灾难。
在江都,隋炀帝也感到末日即将来临,但他还要及时行乐,宫中设一百多个房间,都装饰布置得富丽堂皇,安排美女在里面,每天由一个房间的美女做东道主,炀帝、萧皇后及爱妃们轮流到每个房间去饮酒作乐,炀帝酒杯不离口,往往酩酊大醉,他对萧后说:“现在外面许多人都想推翻我,然而我不失为长城公,你也不失为沈后(指亡国后的陈叔宝和沈氏),不要去管它了,还是快快乐乐饮酒吧!”
正当炀帝还在江都宫醉生梦死的时候,一场宫廷叛乱阴谋正在急速地进行。由于炀帝在江都的禁卫军都是关中人,他们久居异地,思念故乡。这时江都的粮食已经很少,供应大成问题,他们见炀帝无心西归,于是很多人计划叛变回乡。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元礼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了兵变,将炀帝用巾带勒死,终年50岁。炀帝死后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萧皇后和宫人只好撤下床板,做成小棺,将他草草埋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显赫不可一世的一代君王隋炀帝死了,埋葬时没有举国致哀的丧礼,没有高大的陵寝,甚至连一块像样的葬身之地都没有。隋炀帝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留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
隋朝末年,为了反抗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广大人民纷纷揭竿而起,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农民大起义。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起因是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这是对的。但还不完整,有些问题在隋文帝时期就已存在,矛盾有个积累的过程。
隋朝建立后采取的经济措施,虽然有限制、打击豪族地主的一方面,但又有照顾他们利益的一方面,特别是对于官僚地主阶层,更是优待多于限制。如均田法令规定,牛和奴婢可以分得土地,这二者实际上只有官僚和豪强地主才有,这就使他们占有了更多的土地。法令又规定,官吏按品级占有土地,诸王至都督可分永业田100顷至30顷,大官就是大地主,小官就是小地主,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地主集团。他们受田数额远比一般农民多得多。至于他们凭借权势和财力兼并的土地更无法计算。
隋朝统治还经常以各种名目赏赐大量田宅给有功之臣,如隋文帝两次赏赐给功臣杨素田130顷。大量±地集中到地主阶级手中,影响了农民的受田。太常卿苏威曾向文帝建议减少功臣的土地,分配给人民,但遭到大官僚王谊的反对。王谊说:“百官多年有功,削减他们的土地恐怕不妥。依我看,只怕朝臣不建功立业,哪怕人民土地不够。”隋文帝竟听信王谊的话,不采纳苏威的建议。可见官僚们占有大量土地是使人民土地不够的主要原因,而隋文帝对此并不想加以限制。隋文帝尽管实行了均田制,并曾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是没有能够根本解决农民土地不够的现象。592年(隋开皇十二年),因关内、河东、河南、河北等地区人多地少,衣食不给,隋文帝派遣使者到各地均田,在狭乡地区,每丁也只能受田 20亩,远远无法达到均田制所规定的数额,可见均田制的实行在有些地方是打了折扣的,
在当时,还有比农民地位更低、生活更苦的被压迫者,那就是部曲和奴婢。奴婢是没有财产没有身份自由的奴隶,部曲的身份比奴婢略高,但也是没有独立的经济和身份地位。奴婢和部曲都是依附于主人,直接受官僚地主们的压迫和剥削,甚至被当作财产赏赐之用。如隋文帝赐给窦荣定马3000匹,部曲80户,赐给周法尚奴婢前后几次共800人。大官僚杨素有家僮数千。这些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是对隋朝的统治最为不满和积极反抗的人。
隋朝国家仓库的充盈,为历代所罕见。但是,国富并不等于民富。依附于士族地主的农民,要交纳一半以上的租赋,均田农民的处境也日益艰难,除按规定每年交租粟三石外,还有其他各种变相的摊派。一遇上灾荒年景,统治者却不肯开仓赈济,以致民众生活艰难。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以节俭而闻名于世,但他的节俭并没贯彻始终。593年(隋开皇十三年),他令大臣杨素在岐州(今陕西凤翔南)造仁寿宫。杨素迫使民夫平山填谷,营造宫殿,工程紧迫,逼死几万人。杨素把死人推到沟坑中,用土石盖上,筑成宫殿的地基。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仁寿宫才在民夫的白骨上完成。杨坚去参观,听说杨素把死掉的大量民工埋在这里,起初很不高兴,认为有伤自己的仁慈面目,等进新宫游览后却非常高兴,称杨素为忠臣。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杨坚又从京师到仁寿宫设置行宫12所,供自己休憩娱乐。
隋文帝制定了《开皇律》,刑罚比前代有所减轻,初期用刑大体还按律文,但他晚年,却经常喜怒无常,不按律文办事,另定了一些严酷苛细的条文,如规定:盗窃一钱以上者,四人共盗一榱角者,三人共偷一瓜者,都要处死。闹得天下人惊恐不安。
上面所说的,并不是要否定隋文帝的历史贡献。在统一南北、巩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隋文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隋文帝的表面太平景象下,掩盖着的是逐渐积累和逐渐尖锐的社会矛盾。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倒行逆施,则促使这些矛盾的总爆发。
如果说,隋文帝还有节俭的名声,辛辛苦苦把刻剥来的东西积贮起来,是个守财奴,那么,隋炀帝却是极尽挥霍浪费之能事,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昏君,是地地道道的败家子。隋炀帝弑父篡位后,施行了一系列的暴政。
隋炀帝在即位以后的几年中,在全国进行了空前的大征调,以兴建土木工程。他掘长堑、筑长城、修驰道、开凿运河、营建东都和西苑,修建离宫别馆。每次动用的民力少则一二十万,多则一两百万。607年(隋大业三年),隋炀帝征发丁壮百万,修筑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长城,绵亘千余里,限令20天完工,结果丁壮累死大半。608年(隋大业四年),隋炀帝发河北各郡一百多万民工开永济渠,丁男不够,开始役及妇女。频繁的征调,超过了民众的负荷能力,以至民众无法生活下去。
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挥霍。为了夸耀隋朝的声威和强盛,从610年(隋大业六年)以后,每年正月当少数民族首领和西域商人聚集洛阳时,炀帝命在端门大演百戏。戏场周围5000步,从全国各地征调来的乐人、舞人有数万之多,都穿着锦绣彩色的衣服,佩带五光十色珠宝,用色羽毛做装饰,东、西两京几乎所有的丝绸都全被他们拿去做服装。百戏通宵达旦,彻夜不停,声闻数十里,灯火光烛照天地,一连闹了一个月。年年如此,而且越演越烈,国家每年仅此项耗费就达亿万。西域商人到洛阳丰都市交易,炀帝又令市内大作排场一番,整饰店肆,檐宇划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就连卖菜的人,也用贵重的龙须席铺地,还用缯帛缠在树上,以示豪华。西域商人过酒食店,便被请进去随便吃喝,分文不取,还对他们说:“中原丰饶,酒食从来不要钱。”
不仅隋炀帝如此挥霍浪费,整个统治集团也无不贪赃枉法,刻剥人民,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奴婢、部曲,无数的牛羊马匹和金银丝帛。大贵族杨素家后庭妓妾穿绫罗锦绣的数以千计,他在东西二京,都有华丽的住宅,朝毁夕建,营缮不停,又在各地广占邸店、水硝和田宅以千百数。大贵族宇文述、虞世基、裴蕴等,也是非常贪婪腐朽。宇文述知道人家有珍异的东西,一定要设法搞到手,他有后庭妓妾数百人,都着锦绣,穿金戴银,还有家僮千人,都骑良马,并勾结商贾,扰害人民。地方官吏也普遍贪赃枉法,无官不贪。整个统治集团已经奢靡腐朽。
当时人民所受的灾难相当深重,隋末有一首《挽舟者歌》,反映了由于隋炀帝到处巡游、任意挥霍所带给人民群众的灾难。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前去三千里,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隋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卷
引得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从612年(隋大业八年)开始,隋炀帝连续三次发动了进攻高丽的战争,给全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更为深重,并直接成为隋农民大起义的异火线。事先,隋炀帝令在山东增置军府,督造战船。因需陆路运输工具,又敕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制造军用车5万辆,送到高阳(今河北高阳),供军士装载衣服、战甲、帐幕之用。还调发河南、河北民夫,运送军需。水上运输则调发江、淮以南的民夫及船只,运送黎阳、洛口等谷仓的米粮和兵甲之具,沿运河送往涿郡。船只首尾相接,长一千多里。当时,装载粮食、军队、武器和攻战的器具,往返于运河和陆路途中的往往有几十万人,日夜不停,死者不计其数,填塞于道,臭秽盈路。
为了保证前线的粮食储备,炀帝又征发山东一带车牛民夫运米,积于泸河(今河北东北)、怀远(今辽宁朝阳东)二镇。民夫运米,车牛一去不得回来,丁男大批死亡,田地多半荒芜,米价腾贵,东北边地一斗米竞贵至数百钱,牛车被征发完了,又征发鹿车。仅鹿车夫就有60多万,两个人一组,共推一车,载米3石。道路遥远险阻,3石米还不够充路粮,至镇时已无粮可交,只好逃亡。而官吏却乘机大肆贪虐、尽量剥削,老百姓困顿穷苦,财力俱尽,生机断绝,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
早在610年(隋大业六年),就有民众起来反抗。这年正月初一,天色未明,洛阳城里有几十个人,戴白色的帽子,穿白色的衣服,燃香持,自称是弥勒佛,闯进建国门,突然夺取卫兵的武器,要攻入皇宫,被齐王杨陈的卫队所杀。这次起义,震动京师,隋王朝在都城大加搜索,牵连坐罪的有1000多家。
611年(隋大业七年),也就是隋炀帝发动第一次征高丽战争的前一年秋天,山东、河南发生大水灾,淹没30多郡。而隋王朝统治者却忙于为征高丽而对人民横征暴敛,将农民推入绝路。这年10月,王薄领导农民在山东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县境)首举义旗,王薄自称“知世郎”,意思是能预知世事将要发生变化,朝代将要改换,隋王朝就要灭亡。他写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人民参加起义,不要为隋炀帝去送死。歌词写道:
“长白山前知世郎,
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稍侵天半,
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各地逃避征役的人,纷纷前往归附他。王薄以邹平县南的长白山为根据地,向齐郡、济北郡一带出击。
接着,平原郡富豪刘霸道起兵于豆子航(今山东惠民县境),远近都来投依,部众十多万,号称阿舅军。张金称领导的一支起义军聚集在鄃县(今山东夏津)境内的河渚中,高士达领导的起义军活跃在修县(今河北景县)一带。漳南(今山东平原)人孙安祖,因这年山东大水灾,房屋为水所漂,妻子儿女饿死,隋朝官府还强迫他去当兵打高丽,因而刺杀县令,在同县人窦建德的帮助下,起义于高鸡泊(今山东平原)。各地义军纷起,声势日益浩大。
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地区(指潼关以东地区)爆发,这主要是由于山东地区是隋代最重要的经济区,人口密度大,占有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仅冀州一地就有一百万户。这里豪强士族地主经济势力仍很
图 强大,土地兼并十分严重,造成土地高度集中。隋炀帝
的各项力役,很大部分落在这个地区人民身上,这里又是进攻高丽的军事应地,人民所受的摊派很重,受苦很深。再加上611年秋天发生大水灾,山东、河南地区淹没30余郡,农民大都缺衣少食,而兵役、力役征调频繁,人民苦堪不已,民怨沸腾,因此,山东地区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的策源地。
隋朝统治者对起义农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炀帝下令都尉、鹰扬(将官名号)与郡县互相配合,进行追捕,一抓到马上处决,并抄没起义农民的家,但是依然不能遏止。613年(隋大业九年),隋炀帝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战争,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势力如火燎原,他们多者10余万人,少者数万人,攻占城池,夺取粮食,杀死隋朝的官吏和地主。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也急剧发展,这年6月,隋朝大官僚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看到农民普遍起义,也乘机在黎阳(今河南濬县)发动兵变,起兵反隋。
杨玄感的叛乱,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造成了大分裂。许多贵族官僚子弟纷纷参加。如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虞世基的儿子虞柔,来护儿的儿子来渊、裴蕴的儿子裴爽、郑善果的儿子郑俨,周罗喉的儿子周仲,韩擒虎的儿子韩世咢等40多人,都参加到杨玄感的军中。右武侯大将军李子雄也前来投奔,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都和杨玄感通谋,隋名将、柱国、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更成为杨玄感的谋主。尽管这次起兵在隋炀帝的残酷镇压下,只历时两个月就失败了,但它削弱了统治阶级的力量,促使农民起义军进一步发动起来。起义队伍越来越多,地区越来越广。从614年到616年间,农民起义从黄河下游迅速扩大到黄河南北以及江南、岭南、关中、淮南等地,局部地区起义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起义。有记载的起义队伍有130多支,参加人数达数百万。
616年(隋大业十二年)以后,隋末农民起义发展到了高潮,在反隋的共同斗争中,分散的起义军逐渐汇合成几支强大的队伍,这主要就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片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辅公领导的
江淮起义军。
瓦岗军最初起义于瓦岗(今河南渭县南),领导者是翟让。翟让出身于司法小吏,做过隋朝的东郡(治白马,今河南渭县)法曹,因事下狱判为死囚,后来越狱逃亡,与同郡单雄信、徐世等在瓦岗寨聚众起义。徐世勤当时17岁,很有勇气谋略。他对翟让建议说:“东郡对我们来说都是乡里,人多互相认识,不应该去侵犯抢掠。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过的地方,拦截河上官府和富商的财物,就足够我们的资用了。”翟让听从了他的建议,带领众人进入二郡的边界,抢掠官府财物,队伍发展至万余人,其中很多是善使长枪马稍的渔猎手,战斗力很强。不久,参加过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前来投奔瓦岗军。
李密在杨玄感起兵失败后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走,亡匿民间,后经王伯当介绍,投奔瓦岗军。李密说服附近一些小股的起义军归于瓦岗,又建议翟让先取荥阳,休养生息,待士马肥充,再去争夺天下。翟让听从他的计策,于是攻破金提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并攻打荥阳各县。荥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荥阳的得失事关全局,隋炀帝派张须陀为荥阳通守领兵前来镇压。李密抓住张须陀在此之前屡败翟让而产生轻敌冒进的弱点,自己带兵埋伏在荥阳大海寺北面树林里,让翟让假败,引诱张须陀军进入埋伏圈,勇而无谋的张须陀果然中计,追了十多里,陷于瓦岗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张须陀兵败身亡,两万隋军被歼灭,这一仗震动河南。
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二月),瓦岗军乘隋军无备,攻克距东都百余里的兴洛仓,取得大量粮食,于是开仓赈济贫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留守东都的隋越王杨侗派刘长恭率步骑2万5千进攻瓦岗军,又被瓦岗军打得大败,隋军死者十分之五六,辎重器甲均为起义军所获。接着瓦岗军攻下兴洛仓,包围了洛阳城。李密发布了声讨隋炀帝的檄文,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指出炀帝的罪恶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篇檄文成为当时广泛动员民众反抗炀帝统治的有力号召书。
东都洛阳在瓦岗军的围困之下,粮食缺乏,形势危急。隋炀帝派江都通守王世充率领江、淮劲旅,驰往东都救援。王世充率领江、淮军北上,和河南、河北的几支隋军在东都会合,在王世充的统一指挥下,隋军对瓦岗军进行反扑。双方在洛水两岸激战,互有胜负。越王杨侗发精兵7万援助王世充。王世充命部队在洛水架浮桥,渡河与瓦岗军决战。先造好桥的先进兵,因此前后不一致。最先登岸的是虎贲郎将王辩部队,已破李密外围营寨,但后续部队却被另一支瓦岗军打败,王世充以为渡河部队战败,下令撤退。李密令敢死队勇猛追杀,王世充军几万人抢渡浮桥,落水而死者一万多人。大将王辩当场阵亡,王世充不敢回东都,带数千人逃到河阳,李密乘胜攻下金墉城(洛阳东边的外城),修整门堞、屋舍以驻扎军队。这时洛阳城里已能听到瓦岗军的战鼓声了。
随着瓦岗军力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瓦岗军最高领导成员之间却发生了裂痕,李密受到部将的调唆,设计把翟让杀死,造成了军心不稳,削弱了瓦岗军的战斗力。李密也开始妄自尊大,疏远旧将,不爱惜士卒,一时兴盛的瓦岗军开始走下坡路。
河北农民起义军的领袖窦建德,漳南(今山东武城县东北)人,勇敢有谋。611年(隋大业七年),因窦建德帮助孙安祖聚众起义,隋朝官府杀害了窦建德的亲属,窦建德被迫投奔高士达起义军。高士达以窦建德为司兵。第二年,高士达战死,窦建德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隋
领袖,队伍很快发展到10多万人。617年(隋大业十三 唐
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自称长乐王,置百官, 卷
建立政权。这年七月,瓦岗军进逼洛阳,隋炀帝调涿郡留守薛世雄率领幽冀精兵3万南下,增援洛阳隋朝守军。途经河间地区,受到窦建德的阻击,隋军被击毙万余人,薛世雄率数十骑狼狈逃回。从此,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日益壮大,河北大部分地区都为窦建德的起义军所占领。618年(隋大业十四年),窦建德建国号为“夏”,称夏王,迁都洺州(今河北永年)。窦建德在境内发展生产,劝课农桑,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窦建德本人对所得资财一无所取,又不吃肉,常食只有菜蔬脱粟之饭,他的妻子曹氏不穿纨绮,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窦建德在河北很得人心。
江淮农民起义军领袖杜伏威,山东章丘人,家里很穷苦,613年(隋大业九年),杜伏威和临济(今江苏宿迁县东南)人辅公祏,参加了长白山起义军,这时杜伏威才16岁。后来他们从山东向江淮转移,自称将军,势力不断壮大。617年(隋大业十三年),隋炀帝派右御卫将军陈稜率精兵8000前往镇压。陈稜是隋王朝的骁将,曾远征流求,并多次打败过起义军。他到达前线后,坚壁不战,准备以逸待劳,等农民军的锐气消退后再进攻。杜伏威识破陈棱的计谋,派人送去一套妇人的服装,称他为“陈姥”,以激怒陈稜。陈稜果然大怒,率全军出战,杜伏威、辅公祏各带几百骑兵闯入敌阵,把陈稜军打得大败。接着,起义军乘胜攻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占领历阳(今安徽和县),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分遣诸将攻略属县,又派大军渡江,占领丹阳(今江苏南京),建国称吴。江淮一带,许多起义军都来归附,
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的蓬勃发展,对隋军的进攻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形势下,隋朝统治集团进一步分裂,许多地方官僚纷纷叛隋、自己组织武装,割据一方。617年(隋大业十三年二月),鹰扬郎将梁师都杀郡丞,起兵朔方(今陕西横山西北),称梁帝。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起兵马邑(今山西朔县),称皇帝,建元天兴。四月,金城(今甘肃兰州)校尉薛举起兵,攻下周围各郡,尽有陇西之地,众至20万,薛举初号西秦霸王,后称秦帝。五月,太原留守、唐公李渊起兵于太原。七月,武威(今甘肃武威)鹰扬府司马李轨起兵,占据河西诸郡,众至10万,李轨初称河西大凉王,后称凉帝。十月,罗川令萧铣,起兵巴陵(今湖南岳阳),称梁王,占有两湖之地。这些官僚和地主起兵,目的是为了抢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但是也削弱了隋朝统治力量,加速隋王朝的崩溃。
隋炀帝在616年(隋大业十二年),就离开洛阳,前往江都。后来,瓦岗军包围洛阳,隋炀帝十分恐惧,不敢还都。至617年年底,隋朝所控制的地区,在北方只有东都洛阳及其他几座孤城,在东南地区只有江都一地,且江都城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势力包围。隋炀帝在江都日夜心神不安,他经常戴着头巾,穿着短衣,遍游宫内台馆,不到夜幕降临,决不休止,贪婪地观看美景,唯恐看不够。有时,他自己照着镜子,对萧后说:“好一个头颅,不知谁来砍掉它!”萧后惊问他为什么说出这种话,炀帝强自为笑说:“一个人的贵贱苦乐没有一定,相互更替,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他还准备了毒药带在身边,以备危急时用。他已经感到,末日即将来临。
这时江都受到周围农民起义军的包围和袭击,粮食供应已有困难。由京师跟随隋炀帝来江都的骁果卫士,大多是关中人,他们思归心切,偷偷地逃归的人很多。
禁军将领司马德戡、元礼、裴虔通等和贵族宇文化及,便利用士兵的骚动,在618年(隋大业十四年三月),发动兵变,缢杀了隋炀帝。隋朝的腐朽统治宣告结束。隋朝从581年(隋开皇元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前后历时37年。
618年,瓦岗军李密接受了在洛阳的隋朝残余势力皇泰帝杨侗的招降,被封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讨伐自江都北上要返回关中的宇文化及十多万禁卫军。李密率全部精兵和宇文化及决战,虽然勉强取得胜利,但是瓦岗军损失极其严重。李密本人为流矢所中,几乎被俘,瓦岗军精兵良马死伤很多。接着,已取得洛阳政权最高权力的王世充趁李密疲敝之机,选拔精锐兵2万,铁骑2千,突袭瓦岗军,李密被追应战,两军在偃师(今河南偃师县)展开决战。当时李密营在北邙山上,由于骄傲轻敌,夜不设防。不料这夜王世充派遣二百多轻骑携带火种,潜伏在北邙山溪谷中。天一亮,王世充率江淮劲兵攻袭北邙山瓦岗军大营,李密来不及列队布阵,仓猝应战。王世充事先找到一个面貌和李密相似的人,把他捆绑藏起来,当作战剧烈的时候,叫人把他牵到阵前,大声叫喊:“李密抓到了!”早先埋伏的骑兵,从高处往下冲,纵火烧营。李密的军队大败,在溃败中,一些将领如邴元真、单雄信等相继倒戈,号称百万之众的瓦岗军便迅速瓦解了。李密走投无路,便带领2万残部西往长安投降唐朝。在长安,李密得不到重用,后叛唐被杀。瓦岗寨起义彻底失败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