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的事情,阁老怎么看?”

    方从哲一直就在等着这个问题,终于还是到来了。

    “按例,现在京营由刘将军统御,英国公不该插手。但是事出突然,并且那些人也多是英国公旧部,有他带领去平叛,也说的过去。就是以后,到底是英国公还是刘将军执掌,还是要分清楚。”

    刘綎的意思很明白,这次虽然是英国公一边通风报讯,一边平叛,但是他再度带着旧部去平叛的事情,还是有越俎代庖之嫌疑。

    也就是君臣二人在讨论他的时候,太监通报,张惟贤觐见。

    “说曹操,曹操到啊。”方从哲捋捋胡子,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

    泰昌从他的笑容当中,读出来一些意味。

    老方就这点好处,他是万历留下来的首辅。

    直到现在,泰昌没有表现出任何更换首辅的原因就是因为,老方一点都没有倚老卖老的劲头,他还一直保持着最开始当首辅时候的谨慎。

    能保持这样一个姿态,名留青史的名相当中,没有几个能做到。

    其中尤其以张居正为代表,但凡是他能在万历面前多给一些面子,也不会遭到人死灯灭的结局。

    “阁老,该问的你来问,朕听着就成。”

    泰昌为了表示对老方的尊重,特意嘱咐一句。

    这就是他与老子的差别,像是这样的事情,万历从来不会明说,需要老方自己去领悟。

    泰昌就不一样了,有什么话就直说,省的绕来绕去。

    “老臣张惟贤,参见陛下。”

    张惟贤行礼之后,与方从哲打完招呼,立在一旁。

    几人站定之后,老方清清嗓子,开始正式问话,“英国公,你是如何得知,朱振三等人要闹饷?”

    “闹饷?”

    英国公微微一笑,表情露出难以言明的含义。

    “阁老,他们的闹饷只不过是借口而已,真正要做的,是谋反!”

    张惟贤说的斩钉截铁,倒是当泰昌和方从哲都愣住了。

    说闹饷,不过是说的委婉一些,明眼人都知道,朱振三的行为,就是奔着逼宫去的。

    然而,张惟贤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着。“以朱振三的实力,谋反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真正的幕后黑手,是福王!”

    “什么?”泰昌和方从哲近乎于异口同声。

    泰昌帝朱常洛更是惊得从座位上站起来。

    按理说,他是知道福王有造反的意图,但是张惟贤嘴里说出来,总是不对味。

    方从哲先反应过来,问到,“国公爷,福王意图谋反,您是如何知道的?”

    东厂和锦衣卫都没有得到的情报,张惟贤如何能得到?

    “情报?在他们看来自然是情报,在老夫面前自然不是,福王派人传话过来,说只要老夫对京城发生的事情置若罔闻,便封王,。世袭罔替!”

    封王?

    如此大一个瓜,方从哲看看朱常洛,后者没有张嘴的意图。他便继续说道,“看来这福王还真是敢许出去啊,大明异姓王,还是世袭罔替,将是头一个啊!”

    话说到此处,泰昌接过了话头,“福王给的价码不低啊,英国公何不考虑一番?”

    “陛下!”张惟贤当即跪了下去!

    两人都看出来,朱常洛生气了,但是生气的原因,就有些微妙。

    事实上,他生气的原因很简单。

    福王和张惟贤暗通款曲,而且在行动之前,身为英国公的张惟贤,还不将具体事情说明白,反而擅自行动。

    如果他带兵不是平叛,而是与朱振三一道的话,那现在泰昌可就不能在这里说话,说不定已成为阶下之囚或者身首异处。

    做臣子做到这一份上,皇帝自然是不高兴。

    即便是事情紧急,好歹那些通风报讯之人提到一些啊。

    “老臣惶恐,实在是时间紧迫,怕禀告陛下后再等待下一步命令已经来不及,只好擅作主张,先解决掉那些谋反之人,再向您请罪!”

    说完,张惟贤紧紧磕在地上,不再动弹。

    方从哲看看他,再看看泰昌,在后者的注视下,缓缓的摇摇头。

    泰昌无声的做了个叹气的动作,继续道,“起来吧,你虽然有错,但是做事也是为江山社稷。此事就到此为止,朕不再追究。”

    能得到如此结果,张惟贤也是有些错愕,看来这个皇帝确实比他爹要好说话的多啊。

    不过,片刻之后,泰昌继续说道,“以后京营的事情,英国公一点也就不要插手了,再出类似的事情,刘老将军那里不好交代。”

    不好交代?

    那不过是借口罢了,实际上是双方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

    英国公保留着这个消息,一直不说,到了攻城的时候才来救援,很明显是在坐山观虎斗,或者是在待价而沽。

    如果他真的想要救驾,只需要在起兵之前将之拦截在半路上就能办到,何许要等到人们赶到城下?

    那种情况下,也不用冒险将人马放进瓮城来清理!

    当时人们已经做好准备,如果能在瓮城结束战斗,让叛军们缴械,就将他们发配去辽东。

    如果不能将其压服,那么只有采用另外一个方案,就是用迅雷弹,将叛军们彻底消灭!

    对于张惟贤的想法,方从哲心知肚明。

    这厮就是待价而沽,最后发现基本上没有可能,所以他最后才决定站在朝廷这一边,而不是福王那里。

    张惟贤的选择是正确的么?

    很难说,但却是最稳的选择。

    诚然,按照福王的许诺,如果成功的话,很有可能是大明第一个世袭的异姓王。

    但是风险也大,只要失败,英国公的封号将被彻底取消。

    传承两百多年的英国公,就要在他这一任上消失,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

    事实上,只要稳住不作妖,英国公一脉将会一直流传下去,毕竟是大明世袭罔替的国公。

    事情的处理方式,基本达到张惟贤的预料。

    明知道是造反的行为,他却没有上报,虽然是平叛有功,但是仍旧逃不出惩罚。

    现在泰昌嘴上说的处罚,其实真的算不上处罚。

    兵权此前几乎已经交出去,所以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多少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