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安国公夫人,就是先皇太后宫里一只漂亮的装饰花瓶,和其他被选进宫的宗室女一样,每隔十天半月大家一起去延寿宫请安,一起被赐座,一起被赏些茶果点心。
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也清楚自己在宫中的“用处”,因此各个都很安分,乖巧地请安,乖巧地谢赏,乖巧地坐在一旁看只属于真正皇族的天伦之乐。
没错,先皇太后就算没她们这些宗室女孩子也不会寂寞,她膝下又不缺奉承的皇子公主,那些真正的龙子凤孙,在延寿宫里时,也像是普通人家的孙子孙女一般,被自己的母亲带着,说着讨人喜欢的漂亮话,奉承祖母。
这其中就有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圣上。
依照安国公夫人当年的印象,当今圣上在当皇子的时候可不算显眼,除了长得特别好看以外也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优点,安国公夫人只记得当年和她一处住在宫中的宗室旁支的女孩子们,大多数都暗恋这位特别漂亮的皇子,但也仅此而已,谁也没想到最终竟是他登基为帝。
不过这也没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总会发生,安国公夫人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出宫之后,第一次出门,就在京里碧波湖畔遇到了一个高大英俊的少年郎。她更没想到,这个当年在湖畔与她一见钟情的少年郎会是安国公府的长公子穆承毅,以后的安国公。
门不当户不对,即使两情相悦又有什么用?!她是个宗室女啊……
然而没想到,她爱的少年郎会为了她打破穆家一贯的传统,跪在父母面前求他们同意自己娶个宗室女。她更没想到自己出宫不到一年就嫁了人,从此成为了京里身份最高的贵妇之一。
当年送进宫陪伴先皇太后的宗室女大多在成年以后就会出宫,这些宫里教养的女孩子规矩极好,又有皇太后亲自教养的名头,出宫后大多都会嫁的不错。
只是嫁的不错,和嫁给安国公府长公子是两回事,当年满京里的世家大族都以为,安国公夫人李氏会依循穆家一贯的传统,在京外找个世家大族的旁支姑娘,或者在京内找个背景不强的普通官家女做儿媳呢!却没想到,前安国公夫妻居然真的会妥协,同意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宗室出身的女子。
宗室女嫁进穆家,最开心的莫过于皇室。前安国公夫妻刚刚点头同意儿子的婚事,先皇就迫不及待地抬举礼亲王,让他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宗室旁支,摇身一变成了亲王,而现在的安国公夫人,也在回家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顶着郡主的头衔匆匆嫁入安国公府,成了安国公府长媳。
婚事办得很赶。
一则当年还是安国公府大公子的穆承毅已经满二十岁,他十八岁上战场,二十岁回京,按照穆家规矩,他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可以留在京里办婚事,他成亲后不久,就得赶回北境边关。
二则穆家就算不急,皇上也急。圣祖遗训,安国公夫妻好不容易松口同意聘个宗室女出身的儿媳,先皇当时恨不得催着立刻完婚,就怕安国公又改了主意。
穆承毅的婚事办得赶,他新媳妇出宫没多久,连嫁妆都来不及绣,一切都显得十分匆忙。但当年新鲜出炉的小夫妻两个却并不在乎,只要能在一起,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穆承毅当年成亲后四个月就回了边关,而那时他年轻的妻子则陪着婆母独自守在家里,日日提心吊胆的等着自己的丈夫从边关归来。
而那只是个开始。
从那时起,穆承毅夫妻聚少离多,几年之后,他们的长子穆铁衣出生时,前安国公已经战死沙场,穆承毅袭了爵,成为了新一代安国公。
铁衣出生前,北境边关有变,穆承毅连夜奔赴燕州前线,他心爱的妻子阿萝独自一人生下孩子,一直到穆铁衣满周岁,穆承毅才从边关回来。
幸好后来这些年,北境形势逐渐安稳,安国公出征不像之前一般频繁,才有多些机会守在妻子身旁,也才有机会亲眼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红裳出生。
做穆家媳其实很苦。安国公夫人嫁进来的第一天就知道。她苦,她的婆母和妯娌们其实更苦。她们的丈夫镇守大周北境边关,守在大周对戎狄十九部的第一条防线上,每一次出征,都是拿命去搏,说不准那一次离别就是永诀。
她同样也知道自己的公婆为何会同意她这个宗室女嫁进门。
穆承毅虽然是安国公府长公子,但也是北境边关一名普通的将军,作为镇守北境的穆家人,说不准哪一天,他就会将命留在北境,这是他身为穆家人的宿命,他必须接受。
也正因如此,老安国公夫妻虽然对于儿媳的出身不满意,却也没有极力反对宗室女嫁进门。他们希望至少在婚事上,儿子能够顺心如意。
安国公夫人心里清楚,她也感激公婆的理解和成全,因此她虽然是个娘家在京里的宗室女,有个被封了亲王的爹,她还是如其他穆家媳妇一般,与娘家少有往来。
幼时在宫里生活,出宫后又很快嫁了人,嫁人以后少与娘家来往,一晃将近二十年,安国公夫人与礼亲王夫妻真的算不上亲近,她与自己父母相处的时日,甚至还没有与婆母相处的时日长久呢。
这些年北境边关安稳,安国公奉旨回京,娘家人待她越发生疏客气,她偶尔与夫君相伴回一次娘家,竟被娘家人待若上宾,那份殷勤客套,哪里还像是一家子骨肉。
因此这些年,安国公夫人往娘家走动越发少了,自然也更少带孩子们上门,所以铁衣和红裳长这么大,真的很少去外祖家,跟外祖家的那些舅舅姨母、表兄弟姐妹,也真的一点都不熟。
去外祖家拜寿,对于红裳来说,似乎与去京里其他人家拜寿也没多大的区别,总之她是开心的,只要能跟着母亲出门,她就挺开心。
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也清楚自己在宫中的“用处”,因此各个都很安分,乖巧地请安,乖巧地谢赏,乖巧地坐在一旁看只属于真正皇族的天伦之乐。
没错,先皇太后就算没她们这些宗室女孩子也不会寂寞,她膝下又不缺奉承的皇子公主,那些真正的龙子凤孙,在延寿宫里时,也像是普通人家的孙子孙女一般,被自己的母亲带着,说着讨人喜欢的漂亮话,奉承祖母。
这其中就有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圣上。
依照安国公夫人当年的印象,当今圣上在当皇子的时候可不算显眼,除了长得特别好看以外也没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优点,安国公夫人只记得当年和她一处住在宫中的宗室旁支的女孩子们,大多数都暗恋这位特别漂亮的皇子,但也仅此而已,谁也没想到最终竟是他登基为帝。
不过这也没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总会发生,安国公夫人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出宫之后,第一次出门,就在京里碧波湖畔遇到了一个高大英俊的少年郎。她更没想到,这个当年在湖畔与她一见钟情的少年郎会是安国公府的长公子穆承毅,以后的安国公。
门不当户不对,即使两情相悦又有什么用?!她是个宗室女啊……
然而没想到,她爱的少年郎会为了她打破穆家一贯的传统,跪在父母面前求他们同意自己娶个宗室女。她更没想到自己出宫不到一年就嫁了人,从此成为了京里身份最高的贵妇之一。
当年送进宫陪伴先皇太后的宗室女大多在成年以后就会出宫,这些宫里教养的女孩子规矩极好,又有皇太后亲自教养的名头,出宫后大多都会嫁的不错。
只是嫁的不错,和嫁给安国公府长公子是两回事,当年满京里的世家大族都以为,安国公夫人李氏会依循穆家一贯的传统,在京外找个世家大族的旁支姑娘,或者在京内找个背景不强的普通官家女做儿媳呢!却没想到,前安国公夫妻居然真的会妥协,同意自己的儿子娶一个宗室出身的女子。
宗室女嫁进穆家,最开心的莫过于皇室。前安国公夫妻刚刚点头同意儿子的婚事,先皇就迫不及待地抬举礼亲王,让他从一个不受重视的宗室旁支,摇身一变成了亲王,而现在的安国公夫人,也在回家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顶着郡主的头衔匆匆嫁入安国公府,成了安国公府长媳。
婚事办得很赶。
一则当年还是安国公府大公子的穆承毅已经满二十岁,他十八岁上战场,二十岁回京,按照穆家规矩,他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可以留在京里办婚事,他成亲后不久,就得赶回北境边关。
二则穆家就算不急,皇上也急。圣祖遗训,安国公夫妻好不容易松口同意聘个宗室女出身的儿媳,先皇当时恨不得催着立刻完婚,就怕安国公又改了主意。
穆承毅的婚事办得赶,他新媳妇出宫没多久,连嫁妆都来不及绣,一切都显得十分匆忙。但当年新鲜出炉的小夫妻两个却并不在乎,只要能在一起,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穆承毅当年成亲后四个月就回了边关,而那时他年轻的妻子则陪着婆母独自守在家里,日日提心吊胆的等着自己的丈夫从边关归来。
而那只是个开始。
从那时起,穆承毅夫妻聚少离多,几年之后,他们的长子穆铁衣出生时,前安国公已经战死沙场,穆承毅袭了爵,成为了新一代安国公。
铁衣出生前,北境边关有变,穆承毅连夜奔赴燕州前线,他心爱的妻子阿萝独自一人生下孩子,一直到穆铁衣满周岁,穆承毅才从边关回来。
幸好后来这些年,北境形势逐渐安稳,安国公出征不像之前一般频繁,才有多些机会守在妻子身旁,也才有机会亲眼看着自己的小女儿红裳出生。
做穆家媳其实很苦。安国公夫人嫁进来的第一天就知道。她苦,她的婆母和妯娌们其实更苦。她们的丈夫镇守大周北境边关,守在大周对戎狄十九部的第一条防线上,每一次出征,都是拿命去搏,说不准那一次离别就是永诀。
她同样也知道自己的公婆为何会同意她这个宗室女嫁进门。
穆承毅虽然是安国公府长公子,但也是北境边关一名普通的将军,作为镇守北境的穆家人,说不准哪一天,他就会将命留在北境,这是他身为穆家人的宿命,他必须接受。
也正因如此,老安国公夫妻虽然对于儿媳的出身不满意,却也没有极力反对宗室女嫁进门。他们希望至少在婚事上,儿子能够顺心如意。
安国公夫人心里清楚,她也感激公婆的理解和成全,因此她虽然是个娘家在京里的宗室女,有个被封了亲王的爹,她还是如其他穆家媳妇一般,与娘家少有往来。
幼时在宫里生活,出宫后又很快嫁了人,嫁人以后少与娘家来往,一晃将近二十年,安国公夫人与礼亲王夫妻真的算不上亲近,她与自己父母相处的时日,甚至还没有与婆母相处的时日长久呢。
这些年北境边关安稳,安国公奉旨回京,娘家人待她越发生疏客气,她偶尔与夫君相伴回一次娘家,竟被娘家人待若上宾,那份殷勤客套,哪里还像是一家子骨肉。
因此这些年,安国公夫人往娘家走动越发少了,自然也更少带孩子们上门,所以铁衣和红裳长这么大,真的很少去外祖家,跟外祖家的那些舅舅姨母、表兄弟姐妹,也真的一点都不熟。
去外祖家拜寿,对于红裳来说,似乎与去京里其他人家拜寿也没多大的区别,总之她是开心的,只要能跟着母亲出门,她就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