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院子新建不久,有十多间新瓦房,院墙都是用树枝扎的篱笆,所属村子的村长说可以随便住。
于是一些人就兴冲冲的把铺盖带到了新房子里,在屋子中间生火取暖。
有一位做饭的老人也跟着进了新屋子,也就是这个死去的老人,他看了看四周,就让小伙子们马上搬出来。大家很奇怪,也不想搬,都问老人为什么要搬出去。
老人就让他们往房子的正梁上看,大家这才发现房梁上刻有七道刀痕!
当地有个风俗,如果有人在房内上吊自杀,就要在房梁上用刀砍一道痕迹,这间房子的房梁上竟然有七道刀痕,显然便有七个人在房内上吊自杀,实是最凶不过的凶宅。
大家顿时就都害了怕,急忙都搬了出去。
后来一打听,原来竟是一家七口先后在房中上吊自杀的,其中包括一对新婚夫妇。这家人在别处本来过得挺和睦幸福的,谁知只搬来这个新屋子没几天,就出现了这种事,而且还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
老人觉得事情太过蹊跷,哪里有一家人全部上吊的?
何况大家都是附近村庄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这里有这样的事情啊?再说新婚夫妇是挡煞能力最强的,很少有刚结婚就被鬼魂缠身之类的事情发生,否则也没有冲喜这一说法了。
像这种吊死鬼唯恐避之不及新婚夫妇,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的就上吊自杀了呢?
这桩蹊跷怪异的自杀事件,加上工人们在河床底部莫名其妙的嘶吼,很快就在黄河两岸传开了,弄得人心惶惶。
于是当地政、府就专门派了一个民俗专家过来查看,探究真相,以安抚民心。
农民们也自发地组织了一些神婆和巫师,来进行驱邪禳凶。
可是这两件怪异的事情还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另一件更加怪异的事情又发生了!
就在民俗专家到来的当天下午,河里传出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工人们在河底干活的时候,竟然在淤泥里挖到了一口巨大的棺材,而且是通体透明的棺材。
当民俗专家和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人们赶到现场时,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了。
这个老人也去看了,而且全程目睹了此事。
只见那是一口非常奇怪的棺材,刚刚挖出顶盖,上面的泥已经擦去,棺体显得晶莹剔透。可是让人奇怪的是,从透明的棺材盖往棺内看,能很清楚地看见棺内装满了水,有一具尸体浮在中间,尸体旁边还有很多小鱼在来回游弋,但却看不到尸体的具体模样,只隐隐约约看来好像穿着可以判断生前无子的双层寿衣。
照常识来看,任何鱼类都是不可能在密闭的棺材里长时间生存的,所以这个棺材的密闭性肯定不好。
可是违反常识的是,如果棺材真的封闭不好,寿衣早就应该被水腐蚀烂没了,尸体恐怕更是连半根骨头都很难剩下,更何况按当地风俗,棺材下葬的深度一般不会超过三米,而这里又是本就很深的河底,是黄河改道后才被淹没的,这口棺材竟然没有被大水冲走,当真处处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按当地丧葬风俗,如果生前无儿,所有丧葬品便都是双倍,当然,棺材除外。
一般来说,死者下葬时要口内含金,左手穿银环,右手拿着打狗饼。
打狗饼是用玉米面和着头发茬蒸的干粮,阴间路上有恶狗拦路时用来对付恶狗。
而厝尸的棺材却要分为三六九等。
贫贱之人厝尸也就用三寸厚板的薄棺材,两三年差不多就腐烂掉了。
富裕一点或是有身份的人厝尸便要用九寸板的厚棺材,并且是用樟木、檀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而厚棺材外面还要套一个杨木的棺材,称为杨木套棺,以厚阴福。
但是透明棺材确是谁都闻所未闻的,更不知厝尸其中的会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大家自然是都特别好奇,同时也隐隐约约心底直冒凉气,感觉莫名恐惧。
在黄河中下游生活的人,都知道黄河经常会挖到东西,各地乱七八遭的传说很多。
民、。,国的时候,听说在河南和甘肃,都挖出过一种水晶棺材,但是像今天挖出的这么巨大的一口透明而又明显不是水晶的棺材,却是谁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老人都很迷信,都说这透明棺材就是龙棺,里面那具浮在水中的尸体,就是已经死了的龙的尸体,包括这个老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那具尸体太模糊了,根本不能分辨是什么,很多人说似乎是个人,也有人说那不是人,是条大鱼。
工人们还在继续向下挖掘这口透明棺材,但那些被认为见多识广的老人们,却不让大家再挖掘了,并且还让把挖露出来的棺材上面部分也重新掩埋,说不然会招来莫测之祸,都可能殃及子孙。
可是一些年轻人好奇心强,不信邪,坚持要把透明棺材挖出来看个究竟,还有人说万一挖出点金银财宝什么的,不就发了吗。
民俗专家也是抱着猎奇的态度,让他们接着挖。
老人们拦阻不住,就在旁边烧香祷告,神神叨叨地说一些孩子小无知,请神明多多包涵之类的话语。
这口透明棺材究竟是如何被挖到的呢?
原来就在当天午后,十几个工人在河底清淤的时候,其中一个工人的铁锹无意中就挖到了一个硬物上,以为是碰到了埋在淤泥内的什么金银财宝,就赶紧拼命往下挖。其他工人闻讯也忙过来一起挖。
可是大家挖了好半天,没有挖到任何金银珠宝,却挖出一具巨大的透明棺材来。
开始工人们只挖现出了一个棺材盖,他们看出铁锹碰到的硬物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一口棺材时,既有些惶恐,又很是失望,但看那棺材盖通体透明,又忍不住好奇,想瞧个明白,便一起继续往下挖。
当民俗专家和那些见多识广的老人们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挖掘几个小时了。
(未完待续。)
于是一些人就兴冲冲的把铺盖带到了新房子里,在屋子中间生火取暖。
有一位做饭的老人也跟着进了新屋子,也就是这个死去的老人,他看了看四周,就让小伙子们马上搬出来。大家很奇怪,也不想搬,都问老人为什么要搬出去。
老人就让他们往房子的正梁上看,大家这才发现房梁上刻有七道刀痕!
当地有个风俗,如果有人在房内上吊自杀,就要在房梁上用刀砍一道痕迹,这间房子的房梁上竟然有七道刀痕,显然便有七个人在房内上吊自杀,实是最凶不过的凶宅。
大家顿时就都害了怕,急忙都搬了出去。
后来一打听,原来竟是一家七口先后在房中上吊自杀的,其中包括一对新婚夫妇。这家人在别处本来过得挺和睦幸福的,谁知只搬来这个新屋子没几天,就出现了这种事,而且还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
老人觉得事情太过蹊跷,哪里有一家人全部上吊的?
何况大家都是附近村庄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这里有这样的事情啊?再说新婚夫妇是挡煞能力最强的,很少有刚结婚就被鬼魂缠身之类的事情发生,否则也没有冲喜这一说法了。
像这种吊死鬼唯恐避之不及新婚夫妇,怎么可能莫名其妙的就上吊自杀了呢?
这桩蹊跷怪异的自杀事件,加上工人们在河床底部莫名其妙的嘶吼,很快就在黄河两岸传开了,弄得人心惶惶。
于是当地政、府就专门派了一个民俗专家过来查看,探究真相,以安抚民心。
农民们也自发地组织了一些神婆和巫师,来进行驱邪禳凶。
可是这两件怪异的事情还没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另一件更加怪异的事情又发生了!
就在民俗专家到来的当天下午,河里传出一个耸人听闻的消息:工人们在河底干活的时候,竟然在淤泥里挖到了一口巨大的棺材,而且是通体透明的棺材。
当民俗专家和一些见多识广的老人们赶到现场时,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了。
这个老人也去看了,而且全程目睹了此事。
只见那是一口非常奇怪的棺材,刚刚挖出顶盖,上面的泥已经擦去,棺体显得晶莹剔透。可是让人奇怪的是,从透明的棺材盖往棺内看,能很清楚地看见棺内装满了水,有一具尸体浮在中间,尸体旁边还有很多小鱼在来回游弋,但却看不到尸体的具体模样,只隐隐约约看来好像穿着可以判断生前无子的双层寿衣。
照常识来看,任何鱼类都是不可能在密闭的棺材里长时间生存的,所以这个棺材的密闭性肯定不好。
可是违反常识的是,如果棺材真的封闭不好,寿衣早就应该被水腐蚀烂没了,尸体恐怕更是连半根骨头都很难剩下,更何况按当地风俗,棺材下葬的深度一般不会超过三米,而这里又是本就很深的河底,是黄河改道后才被淹没的,这口棺材竟然没有被大水冲走,当真处处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按当地丧葬风俗,如果生前无儿,所有丧葬品便都是双倍,当然,棺材除外。
一般来说,死者下葬时要口内含金,左手穿银环,右手拿着打狗饼。
打狗饼是用玉米面和着头发茬蒸的干粮,阴间路上有恶狗拦路时用来对付恶狗。
而厝尸的棺材却要分为三六九等。
贫贱之人厝尸也就用三寸厚板的薄棺材,两三年差不多就腐烂掉了。
富裕一点或是有身份的人厝尸便要用九寸板的厚棺材,并且是用樟木、檀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而厚棺材外面还要套一个杨木的棺材,称为杨木套棺,以厚阴福。
但是透明棺材确是谁都闻所未闻的,更不知厝尸其中的会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大家自然是都特别好奇,同时也隐隐约约心底直冒凉气,感觉莫名恐惧。
在黄河中下游生活的人,都知道黄河经常会挖到东西,各地乱七八遭的传说很多。
民、。,国的时候,听说在河南和甘肃,都挖出过一种水晶棺材,但是像今天挖出的这么巨大的一口透明而又明显不是水晶的棺材,却是谁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老人都很迷信,都说这透明棺材就是龙棺,里面那具浮在水中的尸体,就是已经死了的龙的尸体,包括这个老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那具尸体太模糊了,根本不能分辨是什么,很多人说似乎是个人,也有人说那不是人,是条大鱼。
工人们还在继续向下挖掘这口透明棺材,但那些被认为见多识广的老人们,却不让大家再挖掘了,并且还让把挖露出来的棺材上面部分也重新掩埋,说不然会招来莫测之祸,都可能殃及子孙。
可是一些年轻人好奇心强,不信邪,坚持要把透明棺材挖出来看个究竟,还有人说万一挖出点金银财宝什么的,不就发了吗。
民俗专家也是抱着猎奇的态度,让他们接着挖。
老人们拦阻不住,就在旁边烧香祷告,神神叨叨地说一些孩子小无知,请神明多多包涵之类的话语。
这口透明棺材究竟是如何被挖到的呢?
原来就在当天午后,十几个工人在河底清淤的时候,其中一个工人的铁锹无意中就挖到了一个硬物上,以为是碰到了埋在淤泥内的什么金银财宝,就赶紧拼命往下挖。其他工人闻讯也忙过来一起挖。
可是大家挖了好半天,没有挖到任何金银珠宝,却挖出一具巨大的透明棺材来。
开始工人们只挖现出了一个棺材盖,他们看出铁锹碰到的硬物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一口棺材时,既有些惶恐,又很是失望,但看那棺材盖通体透明,又忍不住好奇,想瞧个明白,便一起继续往下挖。
当民俗专家和那些见多识广的老人们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挖掘几个小时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