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从杨犒口中得知了当年内qíng后,何贵妃十分恍惚,是受了很大的冲击。谢令鸢体己她的心qíng,这件事,在见到萧怀瑾后,也就没有着急禀报。
但是此刻,何贵妃却选择了自己说出来。虽然这件事,早晚总是要让天子知道,但由她亲自说出口,却是不一样。何家会如何看待?
何贵妃向谢令鸢投来一瞥,谢令鸢意会了,附声道:当日臣妾们得知正月之祸的内qíng,原本想着向陛下禀报此事,然而正逢城破,其后诸多乱事,便暂且搁了。那人名叫杨犒,时任苏廷楷手下郎将。
萧怀瑾闻言,眼神变了。他的背直了起来,肃然看向贵妃和德妃。
那个下午显得漫长,何韵致娓娓讲出了杨犒所说的内qíng,谢令鸢从旁补充,边补充边看何韵致的神色。她始终不能猜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何贵妃决定把实qíng告诉皇帝。
萧怀瑾越听,脸色越差,他双唇紧抿,眉头拧起,他知道她们所言非虚因为互市的内qíng,他从老邱那里早就听过,如今从杨犒的供认里,更加印证了此事。
至于正月之祸后,苏家人的遗孤,陛下,也已经找到了。何贵妃极浅地笑了一下,那转瞬即逝的笑容里透出了几许悲凉:还记得那个傻子么?臣妾叫刺史衙门查清了他的身世。
谢令鸢脑海中一翁,忽然觉得耳鸣了起来,有些口gān舌燥,甚至舌尖麻麻的有些泛苦。
她看着何贵妃的嘴一张一合,明白了她为什么决定不再瞒着。
因为有人为一己私利犯下罪孽,就总会有其他无辜的人来承受后果啊。宫斗也好,朝斗也好,多少红颜因此变成枯骨,化作一抔huáng土。
如果隐瞒实qíng,公道何在?
第一百四十四章
萧怀瑾感到脊背一阵发凉, 依照贵妃所言,苏廷楷有两个儿子,大一点的逃了, 小一点的被西魏人抓走做了奴隶。这是那天晚上杨犒jiāo待的。
他不由前倾身子, 急切问道:你说的就是他吗?他是哪一个?是大的还是小的?另外一个孩子呢?
他是大的。何贵妃轻轻闭了闭眼, 再睁眼时眺向远处:至于小的,臣妾猜是要回宫去问问了。
这话里的意味已经很明白,宫里有个相貌与那傻子相似的太监
大行台若动用刺史衙门去查一个人, 祖宗十八代都能翻出来。景祐九年爆发兵乱时,将军府遣散出逃了不少下人, 也才过去十来年, 依旧有故人住在朔方附近的县镇上谋生。
出事时苏宏识才七岁,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从高高在上到跌落凡尘。却亲眼看着救他的老仆被西魏人打开头颅,用脑油来点天灯;又看到父母的头颅被敌人砍下来, 挑在竹竿上游街。
即便是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创痛, 一个七岁的孩子, 那时候该是怎样天崩地裂的心qíng?
因受到的刺激太过qiáng烈而疯掉, 也不稀奇。
多亏是将军府昔日的西席,年逾古稀的季老先生, 冒着危险,将他偷偷藏在了自己院子的地窖里,直到过了兵乱那一阵子,西魏人被韦不宣赶走后, 才敢将人放出来。
对外就说是自己兄弟的孙儿,全家死绝了来投奔自己。反正兵乱过后灭门绝户的事不少见,反正苏宏识常年呆在将军府,朔方城见过他的人不多,几乎都是些身居武职的人,如今也都死得七七八八了。
那时已经是几个月之后,朝廷对苏廷楷的功过盖棺定论通敌叛国。苏家同武家一样,前朝时曾为萧家家臣。本该满门忠义,却出了叛国之人,苏氏被夺爵,老当家的被气死,是苏廷楷的大哥苏廷栋撑起了几乎垮掉的苏家,放言将苏廷楷一家逐出族谱,苏家列祖列宗永不认这不肖子孙。
不这样撇清关系,他们也很难活下去,季老先生明白且体谅。
他对京中政治动乱不清楚,但一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听到京中的蛛丝马迹,又焉能猜不出朝廷的动向。
陈诉冤qíng已经无望,老头儿愁思再三,没有将苏宏识送回苏家。他收养了已经疯了的苏宏识,替恩人将孩子养大。
此事知qíng人寥寥,有一两个从前是将军府的老人。他们也不解,苏家已满门获罪,苏廷楷也已死,季老头儿何苦要在晚年辛辛苦苦拉扯个傻子?
季老先生倒是豁然笑笑:就当我是报知遇之恩吧。
他是家中庶子,早年拜入墨家门下,一生抱负难平。多亏了苏将军慧眼相识,请他来将军府教导两个儿子,以及朋友家的女儿宋静慈。
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被人赏识、被人尊重,更令人感激了。以义相待,自当以义报之。
他神qíng平静地说着话,拧gān净帕子为苏宏识擦头脸:豫让为报知遇之恩宁愿舍弃xing命不顾,我这样老了,再辛苦些年,替恩人留点血脉,这算得了什么呢。
季老先生收养了一个半大孩子,又是个疯傻的,且没了将军府的差事,日子也比以前艰难些。他于是又出去教人识字,赚一点束脩来养家。
好在苏宏识虽然受刺激疯掉,但傻子也有心窍,也知道季老先生对他好,知道他们不容易,逐渐懂了帮季老先生做活,挑水,劈柴,翻拣院子里种的那点菜。他天生力气大,从小跟着父亲习武,做这些活计很轻巧。季老先生便要他去帮邻居做事,邻居都夸他能gān,他得了这夸奖挺高兴,做事更有劲头,那些街坊邻里可怜他,也常常留饭给他。
二人隐居在城郭,那是一处很小的院子,季老先生辟了个不大的地方,种了点甘瓜和菜。他那时候身体逐渐不行了,夏日的夜里在瓜藤下乘凉时,不厌其烦拉着苏宏识,一遍遍嘱咐道:等我走了以后,你千万不要乱去别的地方,就在这里住着,等你弟弟回来,好不好?
苏宏识畏缩地想要收回手:你要去哪里?不要我了吗?
季老先生就不说话了,只是不住地叹息。
小傻子背过身去,半晌嘴撅得老高:那弟弟什么时候回来?他回来了你会回来吗?
季老先生愁得不行。
景祐九年的事,对季老先生也是很重的打击,他担心随时撒手人寰,就拼命攒了些钱,托付给了街坊四邻,求他们代为照顾这个孙子:可以给你们gān点活,只要别饿着他,要是病了给他抓个药吃。
延祚六年时季老先生去世了。走的时候是个夏日,苏宏识似乎恢复了一点神智,季老先生坐在院子里,打着扇子,很平静地如往常般嘱咐他,院子里种的甘瓜和菜,熟了记得去摘,平时多给邻里gān点活,让他们多加照拂。
苏宏识难得很乖地点头:我听话,不乱走,等你们回来。
得到他的保证后,季老先生又把他看了一会儿,才放心地阖上眼,再看不见这浑噩的世间。
据季老先生那条街的邻居说,小傻子挺听话,好几年了,都不肯走出那条街。后来会让陆岩撞上,也是巧合,那时候西魏人来抢城,邻居们纷纷躲去地窖里避乱去了,他受了刺激,又饿了几天,才往街外走了走。
。
萧怀瑾垂着头,以手扶着眉心,看不见神色。
谢令鸢安静听着,想起了她在宋静慈梦境里看到的那个娇惯傲气的男孩,嚷着我爹是将军,我就是小将军,何等优渥,在宋静慈跟着家人被流放的清苦日子里,他和他的弟弟,带给了她人生中最初的明媚和温暖。
所以当宋静慈以为他们俩早就在正月之祸中死了,她这些年都抱憾,留着那块童年的佩玉,甚至在午夜梦回之际,在自己识海里化身为季老先生,希冀看他们好好长大成人。
已经是huáng昏,何贵妃讲完大公子的经历,有些唏嘘:至于他的弟弟,是被西魏人掳去军中为奴。苏祈恩跟他长得这样相像,我猜八九不离十了,但此事不宜经人报信给宫里,以免消息外泄,打糙惊蛇。
白婉仪曾说苏祈恩讲话有口音,也曾在朔方待过两年,天底下哪有这样巧合之事。至于苏公公侍奉的究竟是哪位主反正肯定不是紫宸殿的皇帝了。
萧怀瑾抬起头,眼睛里藏着黑沉沉的qíng绪,神色凝重。何贵妃观察他神色,有些迟疑:眼下安定伯养伤,等陛下回长安后,这里的军防,以及同拓跋乌的和谈,要如何安置?
西魏不是求和议和,而是暂时停兵,伺机而动。晋国北地的大患,并没有消除。安定伯的重伤虽已经养好了三四成,但他年纪大了,受此重创,鬼门关前走一道,再怎样将养也回不到从前,只能每日清醒着处理一些军务,无法再统管这么大的摊子。
萧怀瑾道:朕考虑过,由贵妃你和安定伯来推举,就地提拔几人,之后朝廷策议后,另派人来。
--
但是此刻,何贵妃却选择了自己说出来。虽然这件事,早晚总是要让天子知道,但由她亲自说出口,却是不一样。何家会如何看待?
何贵妃向谢令鸢投来一瞥,谢令鸢意会了,附声道:当日臣妾们得知正月之祸的内qíng,原本想着向陛下禀报此事,然而正逢城破,其后诸多乱事,便暂且搁了。那人名叫杨犒,时任苏廷楷手下郎将。
萧怀瑾闻言,眼神变了。他的背直了起来,肃然看向贵妃和德妃。
那个下午显得漫长,何韵致娓娓讲出了杨犒所说的内qíng,谢令鸢从旁补充,边补充边看何韵致的神色。她始终不能猜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何贵妃决定把实qíng告诉皇帝。
萧怀瑾越听,脸色越差,他双唇紧抿,眉头拧起,他知道她们所言非虚因为互市的内qíng,他从老邱那里早就听过,如今从杨犒的供认里,更加印证了此事。
至于正月之祸后,苏家人的遗孤,陛下,也已经找到了。何贵妃极浅地笑了一下,那转瞬即逝的笑容里透出了几许悲凉:还记得那个傻子么?臣妾叫刺史衙门查清了他的身世。
谢令鸢脑海中一翁,忽然觉得耳鸣了起来,有些口gān舌燥,甚至舌尖麻麻的有些泛苦。
她看着何贵妃的嘴一张一合,明白了她为什么决定不再瞒着。
因为有人为一己私利犯下罪孽,就总会有其他无辜的人来承受后果啊。宫斗也好,朝斗也好,多少红颜因此变成枯骨,化作一抔huáng土。
如果隐瞒实qíng,公道何在?
第一百四十四章
萧怀瑾感到脊背一阵发凉, 依照贵妃所言,苏廷楷有两个儿子,大一点的逃了, 小一点的被西魏人抓走做了奴隶。这是那天晚上杨犒jiāo待的。
他不由前倾身子, 急切问道:你说的就是他吗?他是哪一个?是大的还是小的?另外一个孩子呢?
他是大的。何贵妃轻轻闭了闭眼, 再睁眼时眺向远处:至于小的,臣妾猜是要回宫去问问了。
这话里的意味已经很明白,宫里有个相貌与那傻子相似的太监
大行台若动用刺史衙门去查一个人, 祖宗十八代都能翻出来。景祐九年爆发兵乱时,将军府遣散出逃了不少下人, 也才过去十来年, 依旧有故人住在朔方附近的县镇上谋生。
出事时苏宏识才七岁,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从高高在上到跌落凡尘。却亲眼看着救他的老仆被西魏人打开头颅,用脑油来点天灯;又看到父母的头颅被敌人砍下来, 挑在竹竿上游街。
即便是成人都无法承受的创痛, 一个七岁的孩子, 那时候该是怎样天崩地裂的心qíng?
因受到的刺激太过qiáng烈而疯掉, 也不稀奇。
多亏是将军府昔日的西席,年逾古稀的季老先生, 冒着危险,将他偷偷藏在了自己院子的地窖里,直到过了兵乱那一阵子,西魏人被韦不宣赶走后, 才敢将人放出来。
对外就说是自己兄弟的孙儿,全家死绝了来投奔自己。反正兵乱过后灭门绝户的事不少见,反正苏宏识常年呆在将军府,朔方城见过他的人不多,几乎都是些身居武职的人,如今也都死得七七八八了。
那时已经是几个月之后,朝廷对苏廷楷的功过盖棺定论通敌叛国。苏家同武家一样,前朝时曾为萧家家臣。本该满门忠义,却出了叛国之人,苏氏被夺爵,老当家的被气死,是苏廷楷的大哥苏廷栋撑起了几乎垮掉的苏家,放言将苏廷楷一家逐出族谱,苏家列祖列宗永不认这不肖子孙。
不这样撇清关系,他们也很难活下去,季老先生明白且体谅。
他对京中政治动乱不清楚,但一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听到京中的蛛丝马迹,又焉能猜不出朝廷的动向。
陈诉冤qíng已经无望,老头儿愁思再三,没有将苏宏识送回苏家。他收养了已经疯了的苏宏识,替恩人将孩子养大。
此事知qíng人寥寥,有一两个从前是将军府的老人。他们也不解,苏家已满门获罪,苏廷楷也已死,季老头儿何苦要在晚年辛辛苦苦拉扯个傻子?
季老先生倒是豁然笑笑:就当我是报知遇之恩吧。
他是家中庶子,早年拜入墨家门下,一生抱负难平。多亏了苏将军慧眼相识,请他来将军府教导两个儿子,以及朋友家的女儿宋静慈。
这世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被人赏识、被人尊重,更令人感激了。以义相待,自当以义报之。
他神qíng平静地说着话,拧gān净帕子为苏宏识擦头脸:豫让为报知遇之恩宁愿舍弃xing命不顾,我这样老了,再辛苦些年,替恩人留点血脉,这算得了什么呢。
季老先生收养了一个半大孩子,又是个疯傻的,且没了将军府的差事,日子也比以前艰难些。他于是又出去教人识字,赚一点束脩来养家。
好在苏宏识虽然受刺激疯掉,但傻子也有心窍,也知道季老先生对他好,知道他们不容易,逐渐懂了帮季老先生做活,挑水,劈柴,翻拣院子里种的那点菜。他天生力气大,从小跟着父亲习武,做这些活计很轻巧。季老先生便要他去帮邻居做事,邻居都夸他能gān,他得了这夸奖挺高兴,做事更有劲头,那些街坊邻里可怜他,也常常留饭给他。
二人隐居在城郭,那是一处很小的院子,季老先生辟了个不大的地方,种了点甘瓜和菜。他那时候身体逐渐不行了,夏日的夜里在瓜藤下乘凉时,不厌其烦拉着苏宏识,一遍遍嘱咐道:等我走了以后,你千万不要乱去别的地方,就在这里住着,等你弟弟回来,好不好?
苏宏识畏缩地想要收回手:你要去哪里?不要我了吗?
季老先生就不说话了,只是不住地叹息。
小傻子背过身去,半晌嘴撅得老高:那弟弟什么时候回来?他回来了你会回来吗?
季老先生愁得不行。
景祐九年的事,对季老先生也是很重的打击,他担心随时撒手人寰,就拼命攒了些钱,托付给了街坊四邻,求他们代为照顾这个孙子:可以给你们gān点活,只要别饿着他,要是病了给他抓个药吃。
延祚六年时季老先生去世了。走的时候是个夏日,苏宏识似乎恢复了一点神智,季老先生坐在院子里,打着扇子,很平静地如往常般嘱咐他,院子里种的甘瓜和菜,熟了记得去摘,平时多给邻里gān点活,让他们多加照拂。
苏宏识难得很乖地点头:我听话,不乱走,等你们回来。
得到他的保证后,季老先生又把他看了一会儿,才放心地阖上眼,再看不见这浑噩的世间。
据季老先生那条街的邻居说,小傻子挺听话,好几年了,都不肯走出那条街。后来会让陆岩撞上,也是巧合,那时候西魏人来抢城,邻居们纷纷躲去地窖里避乱去了,他受了刺激,又饿了几天,才往街外走了走。
。
萧怀瑾垂着头,以手扶着眉心,看不见神色。
谢令鸢安静听着,想起了她在宋静慈梦境里看到的那个娇惯傲气的男孩,嚷着我爹是将军,我就是小将军,何等优渥,在宋静慈跟着家人被流放的清苦日子里,他和他的弟弟,带给了她人生中最初的明媚和温暖。
所以当宋静慈以为他们俩早就在正月之祸中死了,她这些年都抱憾,留着那块童年的佩玉,甚至在午夜梦回之际,在自己识海里化身为季老先生,希冀看他们好好长大成人。
已经是huáng昏,何贵妃讲完大公子的经历,有些唏嘘:至于他的弟弟,是被西魏人掳去军中为奴。苏祈恩跟他长得这样相像,我猜八九不离十了,但此事不宜经人报信给宫里,以免消息外泄,打糙惊蛇。
白婉仪曾说苏祈恩讲话有口音,也曾在朔方待过两年,天底下哪有这样巧合之事。至于苏公公侍奉的究竟是哪位主反正肯定不是紫宸殿的皇帝了。
萧怀瑾抬起头,眼睛里藏着黑沉沉的qíng绪,神色凝重。何贵妃观察他神色,有些迟疑:眼下安定伯养伤,等陛下回长安后,这里的军防,以及同拓跋乌的和谈,要如何安置?
西魏不是求和议和,而是暂时停兵,伺机而动。晋国北地的大患,并没有消除。安定伯的重伤虽已经养好了三四成,但他年纪大了,受此重创,鬼门关前走一道,再怎样将养也回不到从前,只能每日清醒着处理一些军务,无法再统管这么大的摊子。
萧怀瑾道:朕考虑过,由贵妃你和安定伯来推举,就地提拔几人,之后朝廷策议后,另派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