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能理解,为何就会有人来平息谣言。
    因为在神秘组织面前,他们觉得现在时机尚不成熟。
    如果朝廷,尤其是泰昌皇帝,真的因为一些小道消息怀疑方书安。
    那么他们原来的方案,都会泡汤。只有方书安获得上边的认可,并且不断重用,才能继续。
    现在方失去信任,只会坏了他们的计划,要从头开始布局,将是大大的不妙!
    为此,不惜自己手下出来,平息谣言。
    这样,整个过程也就差不多清楚。
    可是,散布谣言的人呢?不是东林党,会是哪股势力?
    骆养性很忙,能抽时间过来,就是让方书安有个心理准备,如果火灾的事情深挖下去,没准真能找出些关联。
    但是,方书安并没觉得害怕。
    挖出来就挖出来,又能怎样,既然双方敢于毁尸灭迹,便说明,他在南直隶写的那个东西,暂时会是安全的。
    屋里依旧在讨论细节,有张田余和林月华主持,方书安决定不进去了。
    他是把握大方向和战略之人,小细节,让掌柜们去制定。
    此前在建设各路工坊的时候,已经有了施工队伍的雏形,此前又让张田余他们注意培养专业施工队伍,现在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扩充。
    十个人的队伍,分成五个两人组,两人组出去作为正副队长,挑选人手重新培养,很快就能成为五个队伍。
    这是方书安一贯坚持的原则,前期队伍都是精英化原则,先熟悉各种流程,等到需要大规模扩编的时候,极短时间,就能通过老带新,以及实践代练,很快便能具备战斗力。
    大朝会,大小官员都会参加。
    方书安刚在院里还没有遛满一圈,便被人找到。
    宫里,老方正在等着他……
    此时的武英殿,正是热闹的时候。
    清流们正在口沫横飞说着,朝廷要负责重建的必要性。
    在他们眼里,只有建好房子,将所有流民安置,然后吃穿用度全部包圆,养着他们到明年夏收,才是最好的朝廷!
    清流们脱离实际,李汝华很是清楚,但是他想不到,那些人竟然能无视人性到这般地步。
    如果因为一场火灾,他们就能从破烂房子里搬出来,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还不用工作,躺在家里便能吃到来年春天。
    家里的东西也都一应换新,那样的日子,以后大明就别想干别的了,请等着一场又一场的火灾吧!
    火灾怕什么,烧死一了百了,烧不死的话朝廷还安排,天底下还有更好的事情么?
    “这也是权宜之计,南城都是清苦百姓,他们都没有享受过大明的福利。如今,财政宽裕,当然是要靠着国家的支持,保护子民。要不然,留那么多银子干什么,在库房里发黑么?”
    清流们才不会在意那么多细节,在他们眼里,只要有钱,就必须要花在老百姓身上。
    有钱的时候便使劲造,等到没钱,自有没钱的办法!
    他们也不想想,朝廷有钱没钱,还不是一张嘴的事情,总不能让百姓们去国库里看。
    如果此后再有类似的事情,朝廷对待的条件有区别,人们不闹事就稀罕了!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东林党眼看着清流们在出头,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先看看两边的区别。
    其实他们知道,李汝华留下这笔钱,肯定是要修建三大殿!
    如果事情成功,内阁的功绩又会多一分。
    作为现任内阁的死敌,东林党人肯定不会看着他们成功。
    直到现在没出手,就是因为找不到机会。
    他们早就计算好,打蛇七寸,只要李汝华露出七寸,东林党人们便会蜂拥而上,不死也要让内阁扒层皮!
    “陛下,万万使不得啊,朝廷现在有银钱不假,但是事情可不能如此办理。今日给灾民重建房屋,那么下次有类似的情况怎么办?
    甚至往更坏的地方想,如果说有些穷人,因为自己家里住的房子破烂,想要换上新的,他放一把火,烧掉整个街区怎么办?人不患贫而患不均,正是此理!以臣之见,还是不要重建为妙,让百姓们自己想办法!”
    李汝华的观点,正是处理事情的常规做法。
    历史上,还真没有哪个皇帝,帮着灾民完全重建,再好吃好喝一样不落,全部供给。
    “此一时彼一时也,今日国朝府库充盈,正是彰显我大明胸怀的时机。
    古有千金买马骨,今日不是同样的道理?若是海内听闻大明对待百姓,无不称赞我为礼仪之邦,倒是敬仰之下,威加海内尤其是空言?再者,人之初性本善,百姓怎么会那样做?李大人怕是搪塞世人吧,留下的钱,不知道要干什么!怎么,你敢不敢说出去?”
    听闻此言,李汝华疯了,这话谁敢说出去?让灾民知道,恐怕要直接冲到他家里,谁都拦不住的那种。
    真是一帮糊涂蛋!
    “难道说,按照李大人的意思,是不管灾民们重建?”
    有人说道。
    “我何时说不管?休得曲解我的意思。”
    李汝华冷眼一瞪,知道这帮人要出幺蛾子了。
    “怎么,难道李大人说的意思,不是不管么?户部没钱的时候,不管也就不管,现在有钱也不管,这是朝廷的态度,就不怕灾民们闹事?”
    李汝华不认识此人是谁,看官服,官职不高。
    但是说话的语气,妥妥清流无疑。
    “当然要管,管也要有限度!你敢保证,现在手把手帮着灾民们修建好房子,安排他们住进去,再安排好吃喝,会没有其他事情?我来问你,真要是有人效仿,你怎么办?”
    “人之初,性本善,百姓又不是刁民,谁会和你说的那般无赖!”
    李汝华无奈了,这特么的是没有遭受现实的毒打啊!
    看的出来,眼前人应当是个翰林或者是类似的官员,没有在基层工作过。
    但凡是当过知县或者县丞之人,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你真是天真,百姓若都是这般,天下又怎么会有人犯罪?人性当中,本恶不少,休要飘在天上,脚踏实地才是正理!”
    李汝华此话一出,东林党众人眼睛瞬间亮了!
    他们等的就是这般机会,人性本恶,也敢说。
    身为御史的钱谦益随即出列,“陛下,各位大人,李大人所言不妥。我大明百姓王化教育两百余年,又不是没有开化的野人,怎么会是人性本恶,这是对我大明的诋毁,是对陛下仁政的诋毁!”
    房可壮同样出来,“陛下,钱大人所言甚是,李大人怎能用先秦的眼光来看待我大明。太祖立国以来,我大明广兴教育,老有所祜,幼有所养,鳏寡孤独者,皆有归处!李大人此言,将百官和大明两百年的努力,尽付流水!请陛下治罪!”
    “陛下……”
    李汝华现在是内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多大的官啊!
    御史们等着就是这样的好机会,只要能在他身上咬下肉来,那对自己的名声可是有大大的好处!
    就知道东林党人们不会闲着,刚才他们没下场,看来是没有等到时机。现在不过是有些小错误,就抓紧扑了上来,果然是一帮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然了,这个词还是从方书安哪里得来的。
    心中想着,李汝华并不着急,他和方从哲已经商议好。只要是两个反对的声音都出手,也就是他们反手出招的机会,不过么,还要等到方书安过来。
    至于说陛下会不会听信几个人的摸黑言论,那更是不可能,如泰昌要是信,内阁早就将东林党人赶得一个都不剩。
    看着老方依旧气定神闲的态度,就知道事情还没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
    但是,李汝华还需要跟这帮人废话一些时间。
    要不然大朝会,人们都等着也不是办法。
    “你们啊你们,人之初性本恶,是韩非子的话,又不是我说的。再者说,谁告诉你们,朝廷就一点不管,我们只不过是没有说出办法而已!”
    老狐狸!
    钱谦益小声骂道,李汝华刚才不说,现在才开口,摆明就是等着他们都扑出来……
    简直太不要脸了!
    好在,他们也有所保留,没有一窝蜂都上,要不然,李汝华这些老狐狸回头跟他们来一下子,东林党人在朝廷又是一番打击。
    其实方从哲他们此前通过气,此番,东林党人和清流们,肯定还会跳出来反对。
    放在以往,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好机会。
    但是,这次,他们并不打算让对手多难看,或者说,不打算打击他们特别厉害。
    因为泰昌的目的很明显,要让朝廷有不同的声音。
    现在这些人在朝廷,虽然时不时的会造成一些影响,但是整体上并不影响大局。
    真要是将他们逼得紧急,来个狗急跳墙,会有什么样的局面或未可知。
    泰昌也不希望,他们过于打击异己,那样的话,继续加强东林党的力量,也不是没有用可能。
    现在朝廷那些人,看上去左光斗是核心人物,但是他的真正实力有限。
    反倒是钱谦益更有可能成长,这是几个人商议之后得出的结论。
    所以啊,李汝华和方从哲的意思,是给东林党人落一些面子即可,浅尝辄止,不必要赶紧杀绝。
    万一他们这些低能之人下去,上来一批能人,局面再有反转的话,便是得不偿失。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应对东林党人的手段。
    什么时候,泰昌能完全放弃他们,也就是下死手的时候。
    “你们说的轻巧,拿出办法来,空口无凭的说大白话,谁不会!”房可壮才不会示弱,别说李汝华现在没有办法,就算是有,他也能将白的说成黑的!
    李汝华好整以暇,“急什么,人到了自然给你说。”他向泰昌行礼到,“陛下,宣方书安进来吧,他已经草拟出来方案,可以不用花费朝廷的钱,帮助灾民重建!”
    不花朝廷的钱!
    一句话激起千层浪!
    “不可能,方书安肯定有什么阴谋!”
    “不花朝廷钱,那定然是让老百姓出钱!”
    “百姓怎么会有钱,我看是要让他们做苦力,不可!”
    李汝华说完之后,下边便是沸反盈天,谁都要上来踩一脚。
    “肃静!”
    李鋕大喊一声,作为左都御史,他有权利监督朝堂秩序。
    “能不能行,一会儿听方书安说说,便可知晓,现在吵得不可开交,成何体统!”
    没有多长时间,方书安便带着一份手稿进来。
    “方卿,说说你的计划。”
    泰昌对他的计划充满了期待,方书安说能做的事情,肯定能成!
    能不能做?
    当然能,放在后世,那就是妥妥的净地拆迁!
    一把火将地面上的建筑物烧了个干净,半点都没有残留,还有比这个更容易开头的么?
    至于说地契,那就更不是问题。南城都是穷苦人家,很少有大户人家拿着几十亩地地契的那种。
    更多的都是在朝廷手里,毕竟,南城过去不少是兵营,还有些工坊,即便是后来建造了库房,也都在户部手里。
    而少量在私人手里的地契,也有办法。
    “只要将那一片土地,交给我们来做,必定能保证,不花朝廷的钱财,就能重建。”
    这是方书安说出来的。
    “那么,你钱从何处来!”
    “朝廷只管将那些无主的地给我,就算是经营的费用,至于私人地契,不用管,我们有办法。”方书安早就做好了,方案,但是具体操作不能说。
    “那些有地契和没有地契之人,怎能混合对待!”
    “我没有说一样对待啊,有地契的人家,去找到地契,我们按照比例给他们换算成建好的院子。至于没有地契的人群,若是想要建好的房子,就来工地上做工换取。
    既没有地契,又不能做多少活计的百姓,就等着最后建成之后,租赁我们建造的公租房吧,不过那个要经过严格的报名和筛选,最后合格之人再能发放!”
    “那照你说,人们不都忙着去申请公租房?”
    “不一样,大不一样,有地契之人,能得到一套院子,多退少补。
    做工之人,如果全家统计的工作量足够,自然能换取房屋,如果不够,就签署一份合约,每年还钱到钱庄,也能够提前住上房子,不过么,这样的房屋和有地契之人不同,要小很多。
    至于说公租房,便没有院子可言,仅仅是能够保证有一块地方遮风挡雨。”